
溫宇航生活照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上海訊(記者 張笛)沒有見到溫宇航之前,我對舞臺上的他印象深刻,溫潤如玉,風(fēng)流俊雅。當(dāng)我與他面對面交談后,我卻記住了他舞臺下率真樸實的樣子,言語真切、淡泊名利。這個落戶臺灣的北京人,只為鐘愛的昆曲奔波兩岸。

  溫宇航在《牡丹亭》中飾柳夢梅
  遠渡重洋
  溫宇航畢業(yè)于北京戲曲藝術(shù)職業(yè)學(xué)院,曾是北方昆曲劇院小生演員。1999年,為了昆曲全本55折《牡丹亭》的世界巡演,溫宇航遠渡重洋。這段巡演的經(jīng)歷,讓他真切體會到,中國的昆曲可以征服世界。“對于美的認識,全人類都是共通的。我們在國外巡演時,很多觀眾雖然聽不懂你的唱詞是什么意思,但是,他們可以通過昆曲的表演來感受到美。只要我們演員把昆曲該有的‘唱念做表’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無論哪一國的觀眾都會從昆曲里找到情感共鳴。”
  從明朝至今,《牡丹亭》幾乎成為昆曲的代名詞。眾多昆曲名家傾盡心血創(chuàng)作了數(shù)十折戲。1999年開啟世界巡演的55折全本《牡丹亭》,是現(xiàn)代昆曲人首次在世界觀眾面前展現(xiàn)昆曲《牡丹亭》的全貌。溫宇航和同伴們一起到了美國、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丹麥、奧地利、德國等十多個國家,歷時五年。回望這段特殊的演出經(jīng)歷,溫宇航最先想到的是國外觀眾對昆曲的那份熱愛。“55折戲,每天演3個小時,我們需要演6天。觀眾也是如此,一坐3個小時,連著6天。我們在法國演出的時候,劇場的座位很窄,板凳很硬,觀眾坐著不太舒適。但是,我們在那演出,整個劇場連中間過道都坐得滿滿的。我想,我們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的表現(xiàn)力是非常鮮明的,能夠感染國外的觀眾。”
  那幾年,溫宇航和他的同伴就如周游列國的游俠,只為播撒更多昆曲的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