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談創(chuàng)意“摒棄日本風,要中國式漫畫”
記:文物給人的感覺是嚴肅而有距離感的,您如何做到讓青少年讀懂和欣賞文物呢?
周:新一代年輕人是在視覺影像環(huán)境中長大的,喜好和敏感度也偏重圖像及動畫。所以我們團隊將中華文化以故事形式、圖像、動畫及互動游戲的方式,創(chuàng)意地整合在一起,希望能夠以青少年喜好的方式讓他們接受。
記:《圖說中華文化故事》跟一般的成語故事書有什么區(qū)別嗎?
周:我們的內(nèi)容力求做到“真”,舉凡圖像中的人物、場景、衣食住行,包括年表、地圖都是經(jīng)過嚴謹考證,以呈現(xiàn)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生活藝術、禮儀、時尚、藝術風格及文物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
記:聽說您是摒棄了日式、西式的漫畫風格,還要求圖冊中的人物要長得像中國人?
周:是的,這些年輕人畫得很好,但他們習慣了畫西洋動畫或者日本式漫畫。我想要的是中國式漫畫,所以不斷要求我們的同仁得畫中國式樣的人物,尤其注意人物的眼和鼻。中國人的鼻、眼不可太大,臉型也不同。要求同仁平常多利用時間練習臉部素描。畫秦人,就讓他們多看看兵馬俑;畫南方人,就干脆讓他們看看周邊的人什么樣,就知道怎么畫了。
3談兩岸繼續(xù)加強兩岸博物館合作
記:您現(xiàn)在推出的中華文化故事,有大量的內(nèi)容是跟大陸博物館合作的,為什么不是從您熟悉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入手呢?
周:我們是從戰(zhàn)國時代做起的,需要參考及利用許多出土文物,大陸近三四十年來出土大量文物,這些文物都有確實的年份,我們采用這些出土文物為參考資料,重繪當時的生活狀況,使所繪制的生活用器和場景能以正確、真實方式呈現(xiàn),因此我們與大陸各地的博物館,都保持非常密切的合作關系。
記:您擔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后,開啟了兩岸故宮合作交流的序幕,在您看來,兩岸合作對中華文化傳承有什么意義呢?
周:在古老文明中,惟有中華民族所創(chuàng)造的中華文化,一脈相承,不曾中斷,并屹立至今。它是全球華人的資產(chǎn),如何讓這份蘊涵先人智慧與創(chuàng)意的豐厚資產(chǎn),透過更具廣度和深度的推廣,內(nèi)化成我們這一代,尤其年輕一代的想法、視野及作為,是大家共同的使命。
記:在兩岸合作中,您有什么成功的秘訣可以分享的嗎?
周:博物館這一行是一個具高度挑戰(zhàn)但又非常有趣的行業(yè)。在當今創(chuàng)意經(jīng)濟理論中,所強調(diào)的是多領域、跨領域的合作,而在博物館這一行跨的領域尤其廣,如博物館行政管理、藏品管理、文物登錄保存、維護、展覽規(guī)劃、設計、教育、行銷、公關、募款……不一而足,因此,要成為一位稱職的博物館員則須多學、多做,多方交流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