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資深媒體人閔宗原表示,過去臺灣遇“斷交”后,確實已經(jīng)“沒有義務(wù)”繼續(xù)補助“非邦交國留臺學生”,但以往碰到這種情況時,還是會對該國留在臺灣的僑民學生“以禮相待”。然而像目前這樣“斷交”一個月后還要學生發(fā)表公開信求救,過去前所未見,只顯示蔡英文當局需要“邦交國”時就“各種金援有求必應(yīng)”,“斷交”后就把學生“如衛(wèi)生紙般用過即丟”。
“斷交”留學生麻煩多
與臺灣“斷交”后,在臺留學生遇到這種困境已不是第一次。最近5個與臺灣“斷交”的國家中,岡比亞留學生最為幸運。當時是馬英九執(zhí)政時期,在臺岡比亞留學生共有218人,其中8人攻讀博士班,84人讀碩士班,126人讀本科,人數(shù)超過布基納法索。“斷交”后,時任臺灣“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代理司長”楊敏玲表示,“教育部”將盡速與“外交部”研商處理相關(guān)補助機制。雖然臺灣獎學金專門提供給“邦交國”學生,但自費生并不太受影響,一些學校也針對公費生強調(diào)“幫岡比亞學生爭取至少到一個學習段落再回國”。
蔡英文上臺后,“斷交”的4個國家留學生則面臨大不一樣的情況。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馬與臺灣“斷交”時,這些國家的學生想辦法轉(zhuǎn)到大陸繼續(xù)求學,卻因?qū)W分難以轉(zhuǎn)換、上課使用語言不同、繁體字與簡體字不同、選系方式不同等各種問題,許多學生甚至需要“從零開始”。如今布基納法索留學生甚至公開“求救”,也難免會讓還未“斷交”的國家擔憂臺當局會不會太“冷酷無情”。【環(huán)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