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給魯迅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稱號),用在陳映真先生的身上是合適的。”與會的廈大臺研院教授朱雙一表示,要讀懂當代臺灣社會就該讀陳映真。在陳映真的作品中不僅能讀出他的文學和思想,還有他一以貫之的信念、睿智的洞察力、對底層人民的愛心以及“硬骨頭”的性格。他認為,陳映真會和魯迅一樣“永不過時”,十幾年、幾十年,陳映真的作品會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讀者的案前書、枕邊書。
臺灣民意代表高金素梅昨日也表示,如今臺灣的年輕人都太過焦躁,原因在于他們不理解臺灣的歷史。陳映真的思想和作品在臺灣被壓制了20多年,她希望其思想、理想和熱情能在臺灣復活,也在兩岸發(fā)光。高金素梅還建議,未來兩岸可以推動設立“陳映真文藝獎”。
全國臺聯會副會長楊毅周受邀來臺出席發(fā)表會,他介紹說,去年12月1日,數以千計的人們從世界各地趕赴北京參加陳映真先生的告別式,其中有許多從先生作品中收獲感動、得到安慰和希望的讀者。楊毅周表示,先生的精神仍然在持續(xù),而且傳播的范圍越來越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大陸今年已舉辦兩場學術紀念活動;未來將做更多事情,下更大力氣來學習、研究和傳承陳映真先生思想。
聲音
陳映真夫人:希望在臺設立陳映真紀念館
陳映真夫人陳麗娜出席當天活動,并引述先生的話——“文學為的是使喪志的人重新燃起希望;使受凌辱的人找回尊嚴;使悲傷的人得著安慰;使沮喪的人恢復勇氣。”她說,希望承載著陳映真思想、理想和愿望的全集能作為更多人的提燈,使所有的同胞能看得更遠,走得更好,過得更好。陳映真生長在臺灣,胸懷祖國,他悲憫浮世大眾,關顧弱勢族群,為兩岸統(tǒng)一勤勞奔走,代表了臺灣文學中的愛國傳統(tǒng)。她希望在臺設立陳映真紀念館,不僅是紀念其個人,也是要展示臺灣文學中延續(xù)的愛國愛鄉(xiāng)傳統(tǒ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