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3月24日訊 (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吳生林 文/網(wǎng)絡圖)一邊是蔡英文宣稱出于“人權和善意”考量,同意讓陸生納入臺灣健保;另一邊卻是民進黨極盡“政治精算”之能事,全力阻擋相對符合陸生心聲的修法草案。
3月21日,臺灣立法機構各黨團相關協(xié)商再次破裂,陸生納保議題再次引發(fā)輿論關注。“我支持陸生納保,但反對民進黨的修法版本;若真要強行通過他們這個充滿政治算計的版本,那還不如不要讓陸生納保。”在臺陸生對民進黨的作秀不以為然。“如果不聽取陸生真正的訴求,如果陸生納保所繳的保費比商業(yè)保險還要貴,那蔡英文當局和民進黨讓陸生納保不是假面善意嗎?!”國民黨籍民代也為陸生打抱不平。
陸生在臺灣納入健保,原本只是一個簡單的技術性問題,但在綠營戴著有色眼鏡審視下,卻從2011年拖到現(xiàn)在仍無法解決。久拖不決的背后,蔡英文當局和民進黨一直所玩的,根本就是虛情假意。
政治精算?綠營要“名”又要“利”
陸生納保議題,自2011年9月首批學位陸生赴臺就讀后,就時不時會一躍成為臺灣輿論的焦點。
馬英九執(zhí)政時,臺當局原本要進行相關修法,實現(xiàn)讓陸生納入健保,但在民進黨和臺聯(lián)黨的強力反對下,此案終究沒能闖關成功。不僅如此,在綠營壓力下,臺灣當局彼時還為陸生專門制定了帶有嚴重歧視的所謂“三限六不”政策。
時過境遷,換成自己上臺執(zhí)政后,民進黨似乎在此議題上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2016年10月24日晚,蔡英文在“執(zhí)政決策協(xié)調會”上拍板,“基于人道考量與人權價值,陸生將比照僑外生納入健保”。不過,她也強調,“基于資源有限,陸生保費全額自付,臺當局不再補助”。
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現(xiàn)在想要推動的修法版本,其“精神”就來自于蔡英文以上談話。也就是說,民進黨同意修改“健保法”,讓陸生納入健保,以體現(xiàn)所謂“人道與人權”;同時,取消僑外生原本享受的500元(新臺幣,下同)/月的健保補助,改為與陸生一樣“全額自付”,即以“齊頭式向下砍”的方式來體現(xiàn)所謂“平等”。
一位目前在臺灣輔仁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大陸學生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蔡英文當局這個決策和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的修法版本,其實充滿了“政治算計”,想要“名”又想要“利”。他們打著“人道和人權”的名號,表面上裝著要彰顯民進黨一貫主張的“進步價值”;實際上卻又將原本應由臺當局負擔的“保費”轉嫁到島外生身上,以改善“快要垮掉”的臺灣健保財務。
這位陸生長期關注陸生納保議題。他指出,島外生因為年輕,目前平均所花費的健保費也不過自繳部分(749元/月)的一半左右。資料顯示,2015年僑生、外生健保費收入約37300萬元,健保支出僅12000萬元,也就是說,臺當局凈賺25000萬元。按民進黨團現(xiàn)在推動的修法版本,如果未來僑生、外生補助取消,加上陸生全額自付,臺灣健保會賺得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