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四位臺灣名家題詩
在主題字和主圖外,尚有近20位兩岸文化名家用各種字體題寫的詩詞。其中有四位臺灣籍的名家:黃鴻翔、王人驥、蔡谷仁、盧心啟。
黃鴻翔,字幼垣,臺灣嘉義人,1895年臺灣淪陷后隨父舉家遷到廈門定居。1902年中舉后赴日本留學,畢業(yè)于東京政法大學。曾應聘在廈門大學任教并任校董事會董事。在從英國侵略者手中收回廈門海后灘租界的斗爭中,黃鴻翔搜集歷史文件編成《廈門海后灘交涉檔案摘要》,為收回海后灘英租界提供了交涉的法律依據(jù)。1938年廈門淪陷后,黃鴻翔逃難香港。
王人驥,祖籍臺灣臺南安平縣,1903年,王人驥在福建鄉(xiāng)試中考中了舉人,隨后赴日本留學。畢業(yè)后到了北京,被任命為法部主事,還授“中憲大夫”,并受到光緒皇帝的接見。但由于看不慣清朝政府的腐敗,王人驥很快就請辭回到了廈門。他還擔任過民國初年的廈門思明中學校長。王人驥也是廈門最著名的收藏家之一。
蔡谷仁,臺灣人,清光緒舉人,1895年清政府割讓臺灣時,攜帶家眷內渡定居鼓浪嶼。擅長書法、詩詞。他還曾在鼓浪嶼創(chuàng)辦過精一國學社。
盧心啟,字乃沃,原籍臺灣臺南,也是在臺灣被割讓后隨父親到廈門定居,是原中國科學院院長盧嘉錫教授的叔叔。他曾任廈門吉祥小學校長、教育會會長,除了在廈門辦學培訓師資外,在收回廈門海后灘租界的運動中,他被廈門57個社會團體組成的公民會推為代表之一,與黃廷元一起赴北京要求外交部交涉英國在廈門擴張租地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