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就是唐慶,1970年出生,翔安馬巷人。唐慶自幼喜歡畫畫,初中起便跟著美術老師陳其園畫扇面,學國畫和工筆畫。工作后,雖然很忙,但只要有時間,他就喜歡拿起畫筆。
2013年,翔安農民畫創(chuàng)作氛圍日益濃厚。陳其園老師鼓勵唐慶嘗試農民畫創(chuàng)作。唐慶說,剛開始時他對農民畫完全沒概念,后來通過與老師、朋友的溝通交流,不斷加深他對農民畫的認識和了解。慢慢地,他對農民畫有了一個自己的概念,“鄉(xiāng)土氣息較濃,多表現身邊的人和事”。
唐慶在翔安農村長大,對農村生活以及勞動場景頗為熟悉。第一次創(chuàng)作時,他選擇了馬巷城場村絲瓜豐收的情景作為題材。“因為對場景很熟悉,創(chuàng)作起來非常順利?!边@幅名為《種瓜得瓜》的作品一氣呵成。他趁熱打鐵,又創(chuàng)作了《養(yǎng)鴨子》等農村生活題材作品。他將作品帶到翔安區(qū)文化館,與畫友們溝通交流?!爱嫷貌诲e啊!”大家的肯定,讓唐慶有了信心。2014年,翔安區(qū)選送了五幅作品參加華東農民畫作品展,《種瓜得瓜》便是其中一幅。
從此唐慶迷上了農民畫創(chuàng)作?!跋氘嫼棉r民畫,其實沒那么簡單。從國畫、工筆畫到農民畫,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唐慶越深入研究,越發(fā)現農民畫創(chuàng)作的樂趣?!稗r民畫比起工筆畫更直接,更隨和。”他覺得農民畫不受題材、構圖限制,更能直接展示他的情感。他慢慢揣摩、研究,“有段時間,看到什么就想掏筆畫下來?!彼淖髌?,盡情展示翔安農村生活場景。
唐慶有個夢想,他希望能用自己的畫筆將兒時的游戲以及農村的勞動場景展示出來,留住這些快消失的東西,目前兒時游戲系列農民畫已經啟動創(chuàng)作。
導報記者 賴彩霞 通訊員 蔡建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