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樓展廳,這場名為“綠竹猗猗”的國畫作品展將向市民開放。作者是有“翔安鄭板橋”之稱的蔡鵬旋,用墨筆詮釋了鄭板橋“高節(jié)清風曾見”的幽雅情致。
翔安新圩人氏蔡鵬旋今年42歲,筆下的竹子一掃“文人竹”纖細倚石的病態(tài)美,既生機盎然又瀟灑野逸。就連滄桑的竹頭、挺拔的竹筍都能“獨領風騷”。
除了承襲中國傳統(tǒng)“以竹比德”,贊竹“上承蒼天下?lián)嵝腥恕钡母唢L亮節(jié)外,竹子在蔡鵬旋心中還有著一種鄉(xiāng)情?!皟簳r就常在月下粉壁上數(shù)著竹影,也常和小伙伴們坐在竹下,一邊感受著月夜的清涼,一邊爭著講從大人那里聽來的天上人間的神奇故事”。蔡鵬旋的竹子有兩大特色:一是胸有成竹始畫竹。利用閑暇常到各地賞竹畫竹,有奇竹之地也有他的身影,將“眼中之竹”轉(zhuǎn)化為“胸中之竹”。二是他重視竹子蓬勃向上之神韻,自覺以書法筆意入畫。
此次畫展,蔡鵬旋命名為“綠竹猗猗”,取自《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里“瞻彼淇奧,綠竹猗猗”的典故。因為是贊美男子的詩篇,這句比較“高冷”,普及度相對較低。(其后的《碩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因是贊美女性的,所以膾炙人口)
如這句詩所寓意的,蔡鵬旋“爺們”的性情,影響了他筆下的竹子。他臨摹了很多前人經(jīng)典之竹,包括夏仲昭的一片葉、李方膺的半個枝、吳昌碩的一節(jié)竿、鄭燮的一片小飛筆……重構圖而不唯圖,重神韻而唯求神韻。“畫畫不是我的工作,所以我不用迎合市場、找賣點。我畫竹子是單純的樂趣,滿足自己個性化的追求。”蔡鵬旋說。
海峽導報記者 朱黃 梁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