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喜劇班》第二賽段班內(nèi)小考大戲連連,第五期郭德綱老師重現(xiàn)撂地傳統(tǒng),帶我們重溫了街頭技藝的深邃之處;第六期如約而至,中國小品的開山鼻祖——陳佩斯老師的喜劇理論大師課正式開講,以嚴厲制霸《金牌喜劇班》評委席的陳佩斯老師將會帶來怎樣的公開教學?不可“斯”議班的學員們又將會帶來哪些不可思議的精彩演出?

陳佩斯喜劇理論教學,為何將“恐怖箱”搬上課堂?
如何定義喜劇?喜劇的起源是什么?喜劇的表現(xiàn)手法又有哪些?這三個問題足以構成喜劇的一門理論專業(yè)課。理論豈不是很枯燥?《金牌喜劇班》的舞臺枯燥是不存在的。陳佩斯老師在理論教學中引經(jīng)據(jù)典,帶我們認識了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大師和戲劇理論:清初戲曲家李漁如何定義“誤會喜劇”,清末國學大師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又是如何闡釋“喜劇”的要義,喜劇中的“誤會”“戲弄權威”“自我傷害”造成笑果的深層原因是什么,陳佩斯老師一一解答。原來喜劇中不僅包含著人物沖突、喜劇結構,更內(nèi)含舞臺觀演的心理學。談及學習古典戲劇理論的原因,陳佩斯老師說到“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古人的高度在哪兒,我們才知道今天我們應該怎么做和做什么。”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又一次在《金牌喜劇班》的舞臺上變現(xiàn)。
陳佩斯老師的理論教學不但引經(jīng)據(jù)典還有案例教學,《吃面條》《王爺與郵差》《主角與配角》等經(jīng)典喜劇作品被一一搬上熒幕,帶我們重溫了其與朱時茂老師這對古早CP。端坐在教室里的不管是正式生還是旁聽生,都拿出筆記本認真做筆記,面對學員的困惑,陳佩斯老師貼心安慰“聽不懂沒關系,聽不進去沒關系,慢慢去理解它”。學員們偶爾“困”惑、哈欠連連的樣子像極了課堂上的你我。

最讓學員意外的,莫過于恐怖箱游戲被搬上課堂。陳佩斯老師請上了“膽大的”“膽小的”兩位體驗學員,當恐怖箱的幕布被揭開后,臺下學員驚叫連連,是配合表演還是真情實感?恐怖箱里有什么,體驗學員又會如何反應?陳佩斯老師如何把老游戲玩出新感受,讓學員紛紛感嘆感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喜劇理論。
在課后感受中,臧洪娜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得到這樣的學習機會”;李靜宇贊嘆“陳老師真的是花了很多心思在總結這些東西”;談元感慨“教學是陳老師幾十年的表演經(jīng)驗的總結”;陳嘉男更是決心“要好好沉淀劇本作品”,這樣一堂不可多得的喜劇大師課盡在本周六晚上19:30的《金牌喜劇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