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朋森樂隊吉他手季一楠:音樂不說教而是與樂迷交心

海朋森樂隊。

吉他手季一楠。

樂隊演出。
這些天,有不少樂迷在討論《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的擬邀陣容,因為這份名單里,不僅有搖滾界的“老炮”黑豹樂隊,還有來自成都的馬賽克樂隊、成名多年的好妹妹樂隊,以及各大新人樂團、網(wǎng)紅樂團等,引發(fā)樂迷期待。第一季口碑好到爆的《樂夏》,也成就了不少新人樂團,其中最大的黑馬當屬九連真人,直接一夜成名,爆紅出圈??烧l能想到,一年前他們才第一次在真正的搖滾舞臺演出,那次,是給來自成都的海朋森樂隊擔任助演嘉賓。
《樂夏》之后,有人找到海朋森樂隊吉他手季一楠,想讓他聊聊九連真人的故事,但一向只關注音樂的他,當然沒有如其所愿地提到那些別人真正關心的內(nèi)容。不過,面對封面新聞的采訪,季一楠倒是侃侃而談,大方分享了他的音樂故事。
打小吵著要學吉他
“要不會失去一個吉他天才”
愛上音樂,季一楠受母親影響比較大。“在我很小的時候,我母親在電臺的碟庫做了10年的管理、整備工作,后來在電臺做了主持人,主持一檔節(jié)目叫《中外音樂賞析》。我一個人在家害怕的時候,就會守著收音機聽她的節(jié)目。”有時候,季一楠還會打節(jié)目熱線點歌,其實就是想在電話里聽母親說幾句話。“后來稍稍長大了一些,開始留意她在電臺放的音樂,從那以后我開始慢慢有了‘音樂’的概念。”
季一楠真正開始“聽音樂”,是從初中開始的,也和母親有關。“那時候主持人背后是沒有編輯團隊的,所有播出的內(nèi)容都是自己一個人來把握,最后交由領導審核。她平時的主要工作就是聽歌、選碟、搜集音樂人的背景資料,單位做不完的工作就帶回家繼續(xù)做。有很長一段時間家里到處堆的都是她從單位帶回來的唱片,上面貼著她自己整理的筆記、時間背景、作者資料、專輯故事,客廳里的專輯越堆越多,那個時候我翻到什么聽什么。”季一楠回想起自己中學時期擁有的第一臺CD機,“用一整個下午,什么也不干,把頭放在桌子上聽音樂。就像是看一本書或者一場電影。”
對于吉他的熱愛,則緣于12歲那年,季一楠拿到了一個MP3。“我記得十分清楚:有一天晚上關了燈躲在被子里聽歌的時候,第一次有了想‘演奏’的念頭,第二天就吵著說要去學吉他。我爸媽當時一定覺得我瘋了,我跟他們說‘你們不要我去學吉他的話有可能會失去一個吉他天才!’”回憶起當時的這句話,季一楠笑了,“不知道哪來的那么狂的底氣,現(xiàn)在想起來,我當時可能真的‘瘋了’。”
因為太想彈吉他,以前非常調(diào)皮的季一楠,可以穩(wěn)坐8個小時練基本功,“最 開始學吉他,因為要隨時低頭看著手指的位置,結果把眼睛也搞近視了,手指也經(jīng)常是腫的。”可他甘之如飴。也正是這樣由無數(shù)個瞬間組成的契機,讓季一楠對“音樂”的感情一往情深,并伴隨著自己的經(jīng)歷,一直在時間中流動著、變化著。

樂隊五人即使“異地”也拆不散。
大學組建海朋森樂隊
用吉他去創(chuàng)造音樂
海朋森又意為“Hi,Person”,是一支來自成都的年輕搖滾樂隊,由主唱陳思江,貝斯手明明,吉他手季一楠、劉澤同和鼓手王博強組成。關于這支樂隊的由來,網(wǎng)上早就有了“標準答案”:季一楠和劉澤同是大學同學,因志同道合,兩人都有做樂隊的打算。那時候,他們倆經(jīng)常在沒有人的寢室用Cubase錄制自己的民謠歌曲。沒有錢買聲卡,就買來視頻用的麥克風進行簡單的小樣錄制。
后來兩人在豆瓣上認識了主唱陳思江,三人第一次見面的那個夜晚,場面一度十分的尷尬,因為不熟并沒有聊太多,后來通過慢慢的磨合和時間積累,形成了現(xiàn)在的默契。再之后,三人找到了正式的鼓手和貝斯手,也就是現(xiàn)在的王博強和明明,五個人一直合作至今,為樂迷奉獻了不少好聽的作品。
現(xiàn)在,再回想起自己組建樂隊的原因,季一楠有些輕描淡寫:“從小學吉他就想要做樂隊。”在他看來,只要真正地欣賞一個東西,一定是會想讓自己也加入到“創(chuàng)造”當中去的,否則更像是在“消費”或者“迷信”。有所欣賞,必然會有所創(chuàng)造。“當然這個‘創(chuàng)造’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不僅僅是音樂,有很多人受音樂的影響開始寫作、開始畫畫,也有人因為文學或者繪畫開始做音樂。我更愿意相信自己做樂隊的原因是偶然的,當時手上剛好有把吉他,所以可以用吉他去‘創(chuàng)造’音樂。如果當時手上拿著一支筆,我現(xiàn)在當然也有可能在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