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邁入四十歲
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沒敢想到四十歲會什么樣,我都不想到四十歲。但看著女兒一天天大,你就四十了。躲?躲不過去,所以就教女兒:你爸爸多大了?三十。我聽著耳朵舒服。
不敢看身份證,多可怕啊。但是也挺好,這個年齡我對事情有我的一個看法了,我可以去寫了。其實7年前就可以出書,說句很俗的話,人在走紅的時候、在受關(guān)注的時候,出東西是最好的時候。我恰恰沒在那個時候出,因為我有定力了。
人在二十到四十歲這個過程一直在認(rèn)為“我能、我可以”,認(rèn)為自己什么都能做到,所以一直在做;但四十歲之后可能人慢慢就在做減法,會去想哪些是我真正想要的。這就是世界觀和價值觀。2004年第一屆《夢想中國》,從我提出想法到最后成形,大概五個月。《詠樂會》從開始策劃到最后播出,一年多。所以我覺得這就是年齡問題,那個時候“咵”一下就出去了。現(xiàn)在我得想好了,要不是一個外力推我一下,我可能還得再想想。其實也不是猶豫,是把這個事兒顛過來翻過去想明白,識別性更強。過去就覺得很炫就OK,只要精力能達(dá)到就行,現(xiàn)在各方面都要看看是不是能達(dá)到要求,這就是所謂人生的一個味道——去品茶的年輕人很少,他坐不住,解渴就好。他可能需要一段經(jīng)歷之后,才坐得下來去喝這口茶。
我活得特別簡單。十句話別人就能知道我是個什么樣的人。像下海經(jīng)商什么的,最忌諱我這樣的人,說話一點城府都沒有。你說它有沒有好處?有,叫做坦率。可在這樣一個人際復(fù)雜的社會中,不定哪句話(得罪人了),我真的是無意的。所以我就很奇怪,有時候我說一句話,一下子引起一大波的反應(yīng)。
我有好一陣過不來,我都怕上這個舞臺了,我都怕說話了。我太太開導(dǎo)我,說這話是你說的,不管人家怎么說,你就得認(rèn),你要不說不就沒這后續(xù)的所有事情了?這一下讓我出來了,是,我都認(rèn)了,這真的是要去面對的。
其實所謂付出和委屈不成一個比例,付出是小的,因為你做這個工作嘛;得到的還是多的,相當(dāng)多,我覺得我得到的太多了,心里應(yīng)該有種滿足感,學(xué)會去享受現(xiàn)有的這種滿足感,別老覺得不夠不夠。我太太說究竟哪兒不夠你說?你還想怎么著?我說對啊,還想要什么?。?/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