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
如何遏制網絡暴力
明星遭受網絡暴力,并非一國所獨有。像韓國,此類現象也很嚴重。為了遏制越來越嚴重的“網絡暴力”,2007年韓國社會發(fā)起了“善帖運動”。善帖運動主張用事實回帖,用尊敬的態(tài)度回帖,然后再自由地發(fā)帖。
據悉,善意回帖運動最初是由韓國建國大學教授閔丙哲發(fā)起的一場通過發(fā)布和回復善意的評論和帖子,減少網絡暴力和網絡欺凌的民間運動。根據善意回帖運動官網的介紹,善意回帖是指在網絡上為他人寫下可以給予勇氣和希望的善意留言。
發(fā)起這一運動的想法源起于2007年閔丙哲教授在電視上看到韓國女歌手U-Nee因遭受惡評困擾而自殺的新聞。他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讓他們登錄10名被網民惡意評價攻擊的明星的個人主頁,給那些本不應該遭受毫無根據惡評攻擊的人留下鼓勵和善意的回帖。由此開始了韓國的善意回帖運動并組織建立了官方網站。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目前我國已出臺《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guī)定》《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等都屬于部門規(guī)章或行業(yè)法規(guī),但沒有明確哪些行為屬于網絡暴力。
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彭煥萍教授在關于網絡暴力治理的相關研究中表示,由于網絡暴力形成機制的復雜性、虛擬性、群體性,我國相應的法律規(guī)范對于網民權利的保護過于狹窄,可操作性低,在法律適用上仍困難重重。
“網絡暴力的群體性使得網民肆無忌憚對無辜者施暴,其匿名性又使得侵權行為主體難以確認”。她呼吁對個人信息保護專門立法同時實行網絡后臺實名制,以營造文明的網絡環(huán)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