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改革發(fā)展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2015年3月發(fā)布。四年多過去,改革紅利開始顯現:關心足球的人越來越多,足球人口規(guī)模和結構有所改善,足球管理專業(yè)化水平逐漸提高,資金投入、場地建設、師資配置、制度保障等瓶頸有所突破,職業(yè)聯賽關注度創(chuàng)新高。但與此同時,足球界仍存在一些新老困惑:改革并未完全按照《方案》推進,“多頭管理”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社會對足球發(fā)展理念和路徑尚未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足球界尚未得到較好體現。
紅利初顯
管辦初步分離
2016年2月,“足球運動管理中心”撤銷,中國足協與國家體育總局“脫鉤”,成為社團法人,“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組織構架成為歷史。長期以來,政社、管辦不分一直是足協管理飽受詬病的頑疾,由此形成的“外行領導內行”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影響中國足球發(fā)展的阻力。而“脫鉤”后的中國足協,管理體制初步理順,按照《方案》在行業(yè)規(guī)劃、機構設置、人員聘用、薪酬體系、外事出訪、財務和市場開發(fā)等方面都有自主權,有望向著職業(yè)化、專業(yè)化和國際化的管理模式穩(wěn)步邁進。
地方足協改革啟動,廣州足協率先響應。中國足協完善會員協會體系建設,指導推動地方足協“調整改革、堅強組織”,實施“突破計劃”,通過資金和政策扶持,促進會員協會健全組織管理體系和業(yè)務發(fā)展體系。發(fā)揮典型帶動作用,確定江蘇、浙江、四川、武漢、成都、大連三省三市為足球綜合改革試點地區(qū)。各地足協通過事權調整、組織建設和資源整合等舉措,帶動了地方足球發(fā)展。
國字號喜憂參半
加強國家隊復合型團隊建設,選聘優(yōu)秀專業(yè)人才擔任國家隊訓練總監(jiān),組建高水平的體能、科研、技術分析、醫(yī)療康復等團隊,提升訓練保障專業(yè)化水平。加強國家隊管理和作風建設,引導國家隊隊員牢固樹立為國家榮譽而戰(zhàn)的拼搏精神。大力發(fā)展女足運動,實施“鏗鏘玫瑰再綻放計劃”,從組織管理、國家隊、青訓、競賽、教練員培養(yǎng)、激勵保障、宣傳推廣七個方面加大對女足扶持力度,構建女超、女甲、女乙三級聯賽體系,將建設女足隊伍納入2020年中超聯賽俱樂部準入標準,借助社會力量設立為期十年的女足發(fā)展專項資金,加大對女足的投入保障力度。女足發(fā)展環(huán)境和隊員待遇有了較大改善。
不過,少賽一場的國足在世界杯亞洲區(qū)40強賽中與小組第一敘利亞差了8分,再加上主帥里皮突然辭職,國足晉級12強賽雖希望較大,但仍存隱患。國奧隊將于明年迎來東京奧運會預選賽,分組形勢不利,獲得奧運資格前景堪憂。U19國青隊時隔25年無緣亞青賽正賽。女足國家隊在2015年女足世界杯和2016年奧運會上進入八強,2018年時隔16年再次進入亞運會決賽并獲得亞軍,在2019年女足世界杯上進入十六強,在即將到來的奧運預選賽上同樣面臨較大晉級難度。
聯賽影響力提升
2016年1月10日起,中國足協不再批準俱樂部跨省市轉讓。“扎下根”的俱樂部有助于足球文化的培育、打造中國俱樂部的“百年老店”。
實施引援調節(jié)和俱樂部投入帽、球員工資帽、獎金帽等財務公平政策,嚴厲查處“陰陽合同”,促進俱樂部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中超、中甲聯賽全面啟用視頻助理裁判(VAR),實行職業(yè)裁判制度。
聯賽影響力提升,2019賽季中超聯賽現場觀賽人數為560.1萬人,場均2.3萬人;境外播出覆蓋全球96個國家和地區(qū)。聯賽品牌價值創(chuàng)歷史新高,中超聯賽媒體版權賣出10年110億元。中超聯賽榮獲2018年度亞足聯“最激勵人心聯賽大獎”,今年首次登上亞足聯公布的亞洲聯賽積分榜榜首。
青訓有起色
中國足協要求從2019年起,中超、中甲俱樂部至少建設U19、U17、U15、U14、U13五級梯隊,中乙俱樂部至少建設U17、U15、U14、U13四級梯隊,并組隊參加青超聯賽。出臺《中國足球青訓體系建設“165”行動計劃》等系列政策,建立“職業(yè)俱樂部青訓體系、省級體育局青訓體系、市級體育局青訓體系、體教結合校園青訓體系、社會俱樂部青訓體系”五大青訓體系為一體的多元化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系,加快布局國內、國際兩類青訓中心,構建“五系一體、兩心一賽”的足球青訓體系。同時,改革中國足協青訓組織架構,建立青訓總監(jiān)制度,實施“足球青少年人才海外孵化計劃”“百名青訓外教下基層計劃”和“娃娃足球工程”,完善青少年運動員轉會與培訓補償政策,夯實青少年足球人才根基。
中國足協開展社會足球品牌青訓機構認定 (首批154家),社會足球青訓機構達近7千家,四年增長近3倍。在捷克、西班牙和比利時建立3個國際青訓中心,與省市合作共建33個青訓中心(含14個女足專項青訓中心)。青超聯賽建立以區(qū)域性、周末制、主客場為主的賽制,向社會和校園隊伍開放,成為青少年足球人才發(fā)現和成長、足球文化培育和傳播的重要平臺。
中國足協執(zhí)委馬明宇預測:“從2009年齡段開始球員整體水平就很高了,能讓人看到希望。”
教育部會同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中國足協等部門,成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2015年7月印發(fā)《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fā)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把發(fā)展校園足球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截至目前,已在全國38萬所中小學中遴選認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7059所,提前實現了《方案》中提出的到2020年設立特色學校兩萬所的目標,并設立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qū)38個,遴選校園足球試點縣(區(qū))160個,布局建設“滿天星”訓練營80個,招收高水平足球隊高校181所。
“足球外交”顯成效
中國足協與法國、德國、比利時、捷克等21個國家和地區(qū)足協簽署了合作協議,與國際足聯、亞足聯和歐足聯建立合作關系,特別是今年與國際足聯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立聯合工作組,全面深化在足球治理、技術發(fā)展、職業(yè)足球、競賽管理、裁判培訓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中國足球的國際話語權不斷增強,2017年和2019年兩次成功競選國際足聯理事,成功申辦2023年亞洲杯和2021年世俱杯,為我國足球改革發(fā)展贏得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
中國足協連續(xù)第二年獲得“草根足球激勵級協會”獎。王霜當選2018年亞洲足球小姐。武磊兩次入選亞洲足球先生候選名單,并在西甲西班牙人隊有不俗表現。
場地不斷增加
截至2018年9月,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共有校園足球場地120960塊。根據國家發(fā)改委等部門出臺的《全國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規(guī)劃(2016-2020年)》要求,“十三五”期間要新建、改建、擴建6萬塊足球場,其中校園里4萬塊、社會上2萬塊。目前校園新建、改建、擴建3.2萬塊足球場,到2020年還將新增28545萬塊,將超出規(guī)劃50%。
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取得新成效
創(chuàng)新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體制機制,中國足協將C、D兩級教練員培訓下放各會員協會,釋放了地方足協潛力,擴大了教練員培養(yǎng)規(guī)模。加強對校園足球教練員培訓力度,為男女足職業(yè)球員舉辦教練員培訓班。加強與國際足聯、亞足聯和歐足聯的技術合作,成為亞洲第二個獲得職業(yè)級教練員認證資質的國家協會。截至2018年底,中國足協共培訓各級教練員48913人,其中職業(yè)級158人;各級裁判員人數也穩(wěn)步提升,截至今年6月共有裁判員63671人,其中國際級31人、國家級32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