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左為日本乒乓球選手福原愛,右為教練張莉梓。(共同社)
中新網(wǎng)北京8月20日電 (王婧)里約奧運會接近尾聲,外國代表團中的中國面孔也“混了個臉熟”,尤其是乒乓球、跳水、羽毛球等項目,中國“外援”、“智囊團”為外國軍團發(fā)揮積極作用。然而“養(yǎng)虎”不為患,激烈的競爭格局對中國軍團的鞭策大于沖擊。
中國強項“援外” 養(yǎng)了多少“虎”?
里約奧運會賽前便有媒體統(tǒng)計,僅乒乓球項目的170多位參賽選手中,就有近40人是華人運動員,他們效力于美國、德國、新加坡等代表隊。
外國乒乓軍團身后也不乏從中國“走出去”的教練團隊,比如日本乒壇“當家花旦”福原愛的教練張莉梓(原名湯媛媛)便是原遼寧省隊隊長。
本屆奧運會乒乓球比賽中,某些外國軍團即便躲過中國乒乓球隊的碾壓,也難以避免與華人乒乓球運動員對戰(zhàn)。日前進行的乒乓球女子團體半決賽中,日本隊就遭到了德國隊的狙擊,以至于日本網(wǎng)友“吐槽”:由韓瑩、單曉娜兩位華人球員和德國本土球員索爾加組成的陣容,分明是“中國二隊”,無法輸?shù)眯姆诜?/p>
跳水屆也不乏“援外”的中國教練。英國“跳水王子”戴利便得益于前北京跳水隊總教練陳文的培養(yǎng),更有評論認為“沒有陳文,就沒有戴利”。而英國隊能夠在里約實現(xiàn)奧運會跳水金牌“零突破”,男子雙人3米板這塊金牌也有華人教練的功勞。
羽毛球項目,中國教練“援外”對該項目普及意義重大。有媒體指,上世紀末,世界羽聯(lián)為推動羽毛球項目的發(fā)展,在全球多地建立了五個訓練營,由羽毛球發(fā)達國家派遣教練幫助訓練,其中包括中國知名教練。據(jù)說,當今西班牙女單“一姐”、中國女單的“攔路虎”馬林就曾在上述訓練營訓練。
“養(yǎng)虎”利于項目普及 不要高冷要競爭
如果說中國乒乓球和跳水兩個“夢之隊”尚能給國人帶來“穩(wěn)穩(wěn)的幸福”,那么羽毛球項目在激烈的競爭中顯得力不從心——混雙、女雙、男雙6對雙打組合中只有一對男雙組合挺進決賽摘得金牌,女單李雪芮不敵西班牙馬林止步半決賽。
這一局面是好是壞?恐怕積極意義更多。
毫無疑問,任何國家的傳統(tǒng)強項“援外”都能夠?qū)υ擁椖科占昂透偧妓教嵘a(chǎn)生積極作用。同時,也在鞭策傳統(tǒng)強隊思考如何不使強項淪為歷史。
中國跳水隊領隊周繼紅幾年前就表示,中國一家獨大的局面已然改變,但是“如果沒有對手,競技體育也就沒有味道了”。
如果哪些比賽是閉著眼睛都知道誰能奪金,比賽也就失去了看點和關注度,更背離了競技體育不斷追求超越的本質(zhì)。如若仍抱著“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陳舊觀念,恐怕在對手強大之前,自己就已經(jīng)敗了。
在中國乒羽、跳水“智囊團”走出去的同時,中國隊也在吸納優(yōu)秀的外國教練或是進行外訓。在本屆奧運會上取得突破的中國游泳隊、自行車隊、花樣游泳隊、田徑隊、跆拳道隊、柔道隊等,均受益于外籍教練指導。
這一“進”一“出”,不正是體育“生態(tài)圈”的良性循環(huán)嗎?(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