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千古伯樂為你轉身

左為歐陽修畫像,右為張本煜飾演的歐陽修
在劇中,歐陽修一出場就經歷了命運的反轉。參加省試時,他發(fā)現(xiàn)考題中故意埋下的破綻,考官晏殊對他十分賞識,因而獲得了第一名。歐陽修對接下來的殿試十分自信,還洋洋自得訂做了一身“狀元袍”。然而,在殿試時,太后卻以他有寫“艷詞”之名而反對定他為狀元,最后變成了第十四名。歷史上也是相似的情節(jié),據(jù)晏殊回憶,歐陽修未能奪魁,主要是鋒芒過露,眾考官欲挫其銳氣,促其成才。
雖然歐陽修自己在科舉上不盡人意,但他卻樂于發(fā)掘、推薦青年才俊,“唐宋八大家”里面,宋代的蘇軾、蘇轍、蘇洵、曾鞏、王安石全部出自他的門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攜而名揚天下。因此,他被后世稱為“千古伯樂”。《宋史·歐陽修傳》說他:“獎引后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
歐陽修本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他在被貶滁州時,寫下了名篇《醉翁亭記》。他的詩詞“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等傳誦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