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消費套餐
讓“空巢”更便利
和空巢老人一樣,空巢青年也是城市化發(fā)展、社會人員快速流動的結果。在許多年輕人看來,自己遠離家鄉(xiāng),在外求學深造打拼,為的就是能實現(xiàn)人生理想,這樣就不得不離開父母和老家,分隔兩地讓雙方進入相同的“空巢”狀態(tài)。
同時,作為獨生子女,這些年輕人從小在家人的寵愛和期待中成長。他們習慣于家中沒有同齡人的生活,而且從小被父母教導要學會獨立,而作為父母唯一的依靠,他們默默地承受著無法與人分擔的壓力。此外,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一代難免很焦慮,焦慮之后更感到迷茫,情緒或許就變得被動和消極。
另外,互聯(lián)網(wǎng)的蓬勃發(fā)展給“空巢青年”不與真實的外界聯(lián)系提供了條件。借助電子商務和社交媒體,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查詢到各種信息,并且迅速便捷地買到需要的東西,這讓“宅”和自我封閉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多的商家還專門開辟了各種單身消費套餐,甚至有“一人食火鍋”,消費者就更不用擔心一個人吃不完了。
天天玩養(yǎng)蛙游戲為何不與人交往?
《戀愛先生》對“空巢青年”有生動的反映,近期火爆的一款手機游戲《旅行青蛙》同樣折射了這一群體的心態(tài),游戲里沉默寡言、熱愛旅行的青蛙成了他們的新寵。
游戲中,青蛙獨自吃飯、讀書、睡覺、旅行、做手工,和游戲玩家全程沒有交流。玩家能做的就是在“庭院”里采摘三葉草“賺錢”,為青蛙準備餐食、整理出發(fā)的行囊,然后青蛙會悄悄離開,玩家只能孤獨地等它靜靜歸來。偶爾,它會為玩家拍一張照片寄回,讓玩家知道它身在何處,甚至還寄來一些“土特產(chǎn)”,帶來小驚喜。不過,玩家和青蛙的聯(lián)系也僅限于此,更多時候玩家見不到它,也不知道它在哪兒。
許多玩家表示,其實“養(yǎng)蛙”等于“養(yǎng)娃”,自己所做的一切和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非常相似:推開家門,總會看到餐桌上擺好父母準備好的可口飯菜;離開家鄉(xiāng),奔向遠方,日益年邁的父母除了惦念,能做的也只是為孩子整理行囊,多準備些衣物、食物,將這份家的溫暖盡力延續(xù)得久一點。而父母辛勞半生就是希望多換得一些“三葉草”,讓孩子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以及更安穩(wěn)的成長條件。這份長情的付出,這些默默的奉獻,是游戲內外并無二致的父母深情。
父母在老家是空巢老人,年輕一代就是游戲中的蛙,就是空巢青年。在一線大城市,年輕人一個人住,每天迎著人潮、擠十幾站地鐵上班、回家,日常飲食??客赓u、速食,大部分時間里形單影只。長此以往,空巢青年就漸漸習慣了一個人過日子,也習慣面對激烈的競爭,卻無處傾訴艱辛和苦痛的現(xiàn)實生活,對家人也多半“報喜不報憂”。
從這個角度來看,玩家與蛙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恰到好處但又不會過分親密,不需要耗費很多精力,就能治愈空巢青年的空虛和寂寞。
還有人提出疑問,這些人每天都惦記著打開游戲看看青蛙的動態(tài),為什么不愿意花時間與朋友交流?
娛評
請放下手機,
回到現(xiàn)實中來
春節(jié)將近,“空巢青年”滿心歡喜地踏上回鄉(xiāng)的路途,但也將面臨甜蜜的煩惱。他們會遭到父母和家人盤問:談戀愛了沒有?升職加薪了沒有?不少人會不耐煩,我以為,與其把它看作是一種逼問,不如看成溫暖的問候,巧妙回答就好。
和父母久別相聚的那幾天也要改變一下“空巢”時的習慣。多和他們說說話,而不是只有在“該吃飯了”“該睡覺了”“該起床了”這樣的時刻才和父母說上一句話,哪怕是一起看看電視、一起散散步,也遠比低頭看手機的“自處”要好。因為那種家人在一起的溫馨感覺,才是年邁父母最渴望的。
更重要的功夫在平時,我們需要和父母家人加強聯(lián)系交流。哪怕隔幾天跟他們通一次電話,發(fā)幾條微信,告訴他們你最近在忙些什么,去了哪些地方,甚至在追什么劇,看什么小說,即便他們不太懂,但通過分享自己的生活,就能讓家人感覺到你對他們的在乎。當城市里華燈初上,自己身心俱疲時,來自家人的關心,就能成為溫暖身心的熱湯。
只有內心充盈,才能無懼外在的“空巢”問題。即使一個人生活,同樣可以豐富充實。多讀書學習,多走出去交朋友,多培養(yǎng)興趣愛好,多發(fā)展才華技能,人生就不會那么空虛、寂寞、冷了。所以,要跳出這種慵懶的心理,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安排生活,用詳實的規(guī)劃來填補無所事事的“無聊”時光。如能這樣,不只是我們自己的“空巢”暖了、滿了,也給了遠方的家人一個安心的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