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2月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毅彬 見習記者 楊少華)最近,“旅行青蛙”這款游戲很火爆,瞬間在朋友圈刷屏。這款游戲你只需要采集三葉草給青蛙買食物、道具,讓它出門旅游。你無從獲知它的歸期,也聯系不上它。偶爾會收到明信片,剩下的只有等待或者“放下”了。
針對這一現象,集美大學社會學系心理學專家巨東紅副教授認為,游戲的開發(fā)者抓住了當前的社會心態(tài),人們渴望被認同、被需要,想要找到自我價值,從心理學上體現“自我效能”。
養(yǎng)了一只“任性”的蛙,各位“蛙爸蛙媽”有什么感受呢?歡迎致電導報熱線968801說說“養(yǎng)蛙”那些事兒。
劉女士:養(yǎng)蛙后更理解父母對兒女的情感,現在會更主動給爸媽打電話。
陳先生:我的蛙到處旅游,挺好的,寄回不少明信片,或許這也是我渴望的生活吧。
楊女士:雖然平時沒啥牽掛,但這次我蛙出去三四天,一張明信片都沒有,忍不住有點擔心。
吳同學:我媽竟然養(yǎng)了一只和我名字一樣的蛙,我要開始我的“蛙生”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