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舒
可見的是,對于“子君”,魯迅和亦舒的小說用了一樣的名字,在探討同樣的一個社會話題:“女性應(yīng)當(dāng)如何自處于婚姻,女性如何才能立足于社會”。不同的是兩位“子君”所處的年代背景和地域,所以她們的故事結(jié)局也截然不同。
亦舒筆下的子君與她的作品里其他的女主角一樣,知性、得體、有涵養(yǎng),她在丈夫提出離婚的那一刻就看破了他的懦弱和婚姻的虛偽,在嘗盡人間冷暖時就能在心底暗暗發(fā)誓要靠自己重新爬起來。她也確實靠著自己的堅強(qiáng)和智慧,在朋友的幫助下一步一步地走向獨立,她的后半生得以綻放出異樣的精彩。
小說出版于2007年,在十年后女性意識覺醒更為充分的今天,《我的前半生》被改編成電視劇播出,所有的人物一腳踏入了今時今日的一線大都市——上海。相較于情節(jié)簡約、情感理性的小說,劇版《前半生》則用了更為豐富的戲劇沖突和更加細(xì)膩寫實的情景與人設(shè)來喚起觀眾的共鳴,撕掉重重辭藻包裝,更為直接刺目地展現(xiàn)出當(dāng)下社會生活的復(fù)雜情形和女性在職場、在婚姻生存的艱難困境。
子君沖破婚姻枷鎖走向獨立自主的過程,則更為艱辛殘酷。
對,電視劇這個子君并不是原著小說里的子君。小說里的子君,哪怕一樣是十年不沾陽春水的家庭主婦,卻依然有職業(yè)女性的心態(tài)。她的獨立只是被婚姻給埋沒了,并沒有喪失。丈夫出軌的原因只是老套的喜新厭舊,在旁人看來,子君的劣勢只在于太過理性倔強(qiáng)、與社會脫節(jié)、沒有女人味,所以丈夫會愛上一個大膽把男人的手放在自己大腿根的妖嬈過氣女星。
我的前半生馬伊俐靳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