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東南沿海斗海浪,一個在西北大漠戰(zhàn)風沙。前不久,一對特種兵兄弟“隔空龍虎斗”的故事迅速刷屏。
哥哥宋祥立,在第73集團軍某特戰(zhàn)旅服役;弟弟宋益立,是第76集團軍某特戰(zhàn)旅一名二級上士。由于兄弟倆不在一個單位,很多戰(zhàn)友也是通過微博才得知他們的故事。
最先對他們的故事有所感知的,是江蘇省新沂市馬陵山鎮(zhèn)郵遞員。在當?shù)兀恍┛爝f會印上特殊的三角符號——這通常代表部隊寄來的喜報、獎章、證書等物品,郵局會優(yōu)先配送上門。久而久之,郵遞員們都知道,宋家兩兄弟是軍人,而且都是特種兵。
前些年,新沂市人武部政工科科長劉仲安和市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專程來到宋家探訪,并拍攝了一部宣傳短片。此后,每逢學校放假或者入伍季,附近的鄉(xiāng)親們就會帶著自家孩子過來“取經(jīng)”。
在母親周慧看來,是否送孩子參軍,看似需要百般斟酌,實則早已心中有數(shù)。回望兩個兒子的成長歷程,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愿望不斷疊加,最終造就了特種兵兄弟的故事。

宋祥立(左)和宋益立兒時合影
藏在照片里的夢想
時隔8年,再次來到民兵訓練基地,二級上士宋益立有一種剛?cè)胛榈腻e覺。
午休時間,準新兵們在宿舍練習疊軍被。一名身材偏瘦、皮膚黝黑的男孩疊得格外認真。這讓宋益立想起自己剛?cè)胛闀r的情景——新兵班長總是喜歡用“又黑又瘦”來形容他。
現(xiàn)在,宋益立已經(jīng)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特種兵。3月中旬,在家休假的他,受江蘇省新沂市人武部的邀請,為即將步入軍營的準新兵講述自己的軍旅故事。
“作為土生土長的家鄉(xiāng)人,宋益立的個人經(jīng)歷更容易打動年輕人,從而增強他們投身強軍事業(yè)的使命感、榮譽感。”新沂市人武部部長李威說。
宋益立的手機里存著兩張和哥哥的合照——一張拍攝于2002年,那是母親帶兄弟倆拍的五周歲紀念照,他們身上迷彩款式的童裝是母親特意挑選的;另一張拍攝于2022年,那是兄弟倆第一次同時休假探家,母親特意讓兩人都穿上軍裝合了個影。
從迷彩童裝到威武軍裝,20年,一個家庭的夢想終于成真。
父親宋明軍年輕時就有當兵的夢想。遺憾的是,當時家中現(xiàn)實情況不允許。雖然沒當成兵,但父親一直保持著每天跑步鍛煉的習慣。
兩個兒子長大后,父親就帶著他們一起跑。通常,父子三人從家門口出發(fā),沿著省道一直跑到父親上班的地方。無論刮風下雨,他們很少放棄。在父親看來,堅持跑步格外鍛煉吃苦精神。
與父親朝夕相處,孩子們越來越了解父親,特別是那個錯失的心愿。
“我爸一喝酒,就給我們講當年他沒去成部隊的遺憾。”宋益立說,兒時的自己就對父親心心念念的軍營充滿好奇。
“部隊究竟是什么樣?”兄弟倆把家里有關(guān)軍事的光盤翻出來,反復觀看。
那時,父母為兄弟倆做好了成長規(guī)劃——或者努力讀書考大學,或者鍛煉好身體去當兵。
大兒子宋祥立天性活潑好動。一番斟酌后,父親決定將兄弟倆送去一所文武并重的武校。當時,小兒子宋益立并不想習武,父親就和他約定——先陪哥哥去上一年。
一年后,宋益立改變了想法,決定留在武校。那時的他并不知道,這個決定,將改變自己和哥哥未來的人生。
2010年9月,兄弟倆同時考入一所武術(shù)職業(yè)學院。輔導員岳朝坤與兄弟倆相處了5年,看著他們一點點長大成人。
岳朝坤記得,在一次植樹活動中,她要求學生們自己挖坑、栽樹、澆水,以此磨礪他們的意志力。當時,體格偏瘦的宋家兩兄弟配合默契,不光植樹速度比別人快,還將樹坑修飾得十分整齊美觀。
每年開學前,父母都會反復強調(diào):習武,是為了保護人而非欺負人。日積月累,這種理念在兄弟倆心中深深扎根。
一次,兄弟倆去河邊玩,偶遇一個孩子溺水,便立即下水救人。“他們也是孩子,才比那個落水的小孩大一兩歲。”事后,大人們?nèi)滩蛔樾值軅z捏把汗。母親卻很自豪:“兩個孩子從小就有軍人氣質(zhì)。”
在家門口的那條省道上,兄弟倆遇到過一支車隊,車上坐著許多穿迷彩服的軍人。兩個孩子不由舉起右手,向解放軍叔叔們敬禮。
駕駛室里,一名軍人向孩子們回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那樣子,帥極了。就是在那一瞬間,兄弟倆決定長大后當兵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