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四代的擁軍情
——一位邊防排長對話趙中福老人一家
■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邊防旅排長 柯青坡
柯青坡:趙爺爺您好,我是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邊防旅排長柯青坡,2018年軍校畢業(yè)后到祖國北疆擔任邊防排長,今年是我為祖國守邊的第3年。
這兩天,我正好休假在家,在網(wǎng)絡上看到您給邊防官兵寄圍巾的故事后,十分感動,非常想見到您,所以就冒昧地找過來了。我和戰(zhàn)友們特別想知道您為什么會給邊防官兵寄圍巾,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到現(xiàn)在大概寄了多少條了?
趙中福:沒有為啥。非要說起來,我爹解放前曾擔任過農(nóng)會主任,是當時全村唯一一名地下黨員。我至今還記得當年他對我說:“送信要保密,不能讓別人知道,不能送給別人,要送給指定的人,如果發(fā)生緊急情況,就是把信吃掉,也要保證信的安全。”
解放后,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我又跟著我娘一起炒面、烙餅、織花、紡布、納鞋墊,然后通過政府送到前線去……
10多年前,我從電視上看到邊防戰(zhàn)士們在大雪中站崗巡邏,一張張小臉凍得通紅,就想著應該像當年一樣為他們做點兒什么。后來就想到了給他們織圍巾。至于你說寄了多少條,我真沒數(shù)過,反正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寄了10多年。
柯青坡:在寄圍巾的過程中,您有哪些印象深的事,有啥困難?
趙中福: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去郵局的路上,我們開的電動三輪車沒有電了,那天剛好又下起了雨,因為怕淋濕了要寄的圍巾,我們就一邊推車,一邊護著,就是不想讓邊防戰(zhàn)士收到的圍巾是濕的……
要說困難,只有一件事,就是剛開始的時候,長河(老人的孫子)在網(wǎng)上查到的部隊地址好多是錯的,結果寄去的圍巾被退了回來。
柯青坡:我剛才看到和您一起織圍巾的是一個小女孩,她是誰?
趙中福:她是我的重外孫女申嫚,今年13歲了,她從7歲起就開始跟著我們一起織圍巾。
柯青坡:聽您這么一說,我覺得有點全家總動員織圍巾的意思!我看到您家里墻上掛著許多獎狀,您兒子趙紅亮因為捐資助學、支教助農(nóng)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我特別想知道您是怎么培養(yǎng)出來這么優(yōu)秀的兒子的?
趙中福:在紅亮能聽明白好賴話的時候,我就開始培養(yǎng)他為黨作貢獻,告訴他要為黨奉獻一切,懂得感恩。我對我們全家人的要求都是這樣。打小我爹一直對我說,在困難危險面前,不僅共產(chǎn)黨員要沖鋒在前,共產(chǎn)黨員的家人也要沖鋒在前。
(電話連線在海南大學當老師的趙紅亮)
柯青坡:趙老師您好!我現(xiàn)在正在您老家和您父親聊天。聽說您之前捐資助學的時候用的名字叫“向群弟”,我特別想知道您當時為什么選擇用這樣一個名字?
趙紅亮:原因很簡單,因為崇尚當年在抗洪中犧牲的英雄戰(zhàn)士李向群!
柯青坡:原來如此。聽說您的侄子(趙長河)馬上也要去當兵了,并且希望去新疆,您有什么想對他說的?
趙紅亮:應該說,以不同形式來愛國擁軍就是我們家的家風!現(xiàn)在我父母年紀大了,也輪到兒孫輩接過他們的擔子了!長河馬上要當兵,我希望他不要怕吃苦,吃苦就是吃補。另外要謹記:有國才有家,到了新疆邊防線上,要練好本領,守好我們的國家。
(即將參軍的趙中福老人的孫子趙長河正在旁邊的房間里整理行囊)
柯青坡:長河,我看你的行囊里還放著一條圍巾,這是要帶去部隊嗎?
趙長河:這條圍巾是我外甥女申嫚織的。我?guī)е@條圍巾去部隊,就是想時刻提醒自己,雖然我暫時離開了家,但我的家人們都在注視著我,期望著我在部隊好好干!
柯青坡:說得好!馬上就要入伍了,你有什么想對我們邊防戰(zhàn)友說的嗎?
趙長河:套用一句歌詞吧——小時候,我和爺爺一起給你們織圍巾;長大后,我就要成為你!我會像所有邊防戰(zhàn)友一樣,替祖國和人民守好邊防!
(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