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解放軍報刊發(fā)圖片報道《一針一線都是愛》之后,相繼有多個邊防連隊官兵打來電話或者發(fā)來照片。原來,他們和巴依木扎邊防連一樣,都收到了老黨員趙中福和老伴寄來的圍巾。官兵們特別想通過本報講述收到圍巾后的溫暖,并向這兩位老人表達最真誠的謝意!
正在河南老家休假的北部戰(zhàn)區(qū)某邊防旅排長柯青坡聽說此事后非常感動,幾經(jīng)輾轉(zhuǎn)找到趙中福,代表邊防官兵當面向老人致謝!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海拔4300米的克克吐魯克邊防連,分享邊防官兵們收到圍巾后的感動;跟隨邊防排長柯青坡走進趙中福老人家里,零距離感受這位老黨員的擁軍情懷!
“看到它,感覺高原的冬天沒那么冷了”
■陳少杰 李文斌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胡 錚

巴依木扎邊防連收到趙中福老人寄來的圍巾。肖 攻攝

木吉邊防連收到趙中福老人寄來的圍巾。詹樂騰攝

克克吐魯克邊防連收到趙中福老人寄來的圍巾。李建陽攝

卡梅斯臺邊防連收到趙中福老人寄來的圍巾。王首允攝
陽春三月,江南水鄉(xiāng)早已草長鶯飛,西北邊陲卻依舊冰天雪地。盡管外面空氣寒冷,但新疆喀什軍分區(qū)克克吐魯克邊防連的官兵們卻發(fā)自心底地感到一陣陣暖意。
前不久,這個連隊接收團部送來的給養(yǎng)物資、訓(xùn)練器材時,意外收到了兩個特別的包裹,瞬間讓全連官兵沸騰了起來。
在官兵的注視下,指導(dǎo)員李建陽迫不及待地打開包裹,發(fā)現(xiàn)里面是款式不同、顏色各異的40多條圍巾。仔細端詳,圍巾上的針腳細密卻不規(guī)則,不難看出:這些圍巾都是手工編織的。
該連常年駐守在海拔4300米的帕米爾高原,守防點位大多在海拔5000多米的冰川達坂,冬季大雪封山長達5個月,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多攝氏度,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官兵的保暖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欣喜之余,官兵們?nèi)〕霭械膰恚嗷鬟f著,感受著濃濃的暖意。但這又是誰寄來的呢?李建陽按照包裹上留下的聯(lián)系方式撥通了電話,得知對方正是給很多邊防連隊寄過圍巾的趙中福和張娥梅兩位老人……
代表全連官兵表達完謝意后,李建陽決定,把這些珍貴的圍巾用作對巡邏標兵和訓(xùn)練標兵的獎勵。
中士孫曉坤是連里的訓(xùn)練標兵,他如愿獲得了一條黃色的圍巾。平日里,他舍不得戴,就放在內(nèi)務(wù)柜里。孫曉坤說:“這是我當兵以來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吹剿杏X高原的冬天沒那么冷了!沒啥說的,我肯定把武藝練精,把邊防守好,讓人民放心!”
“感謝社會各界對邊防官兵的關(guān)心厚愛,也許我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但一定有人掛念!邊關(guān)有我們,請放心!”正如李建陽給老人的回信中所言,連隊官兵紛紛表示,要把這份魚水深情,轉(zhuǎn)化為戍邊守防的不竭動力,扎根高原、建功邊防。

趙中福、張娥梅老兩口和他們的紡車。(照片由作者提供)

郵寄前,老兩口將圍巾打包裝箱。(照片由作者提供)

趙中福老人就是騎著這輛電動車去郵局寄圍巾。(照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