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頭發(fā)
認識炊事班班長牛元康,是因為他的頭發(fā)。
貴州六盤水出生的牛元康,長得瘦高清秀,有著一張帥氣的臉龐??傻人萝娒?,記者卻大吃一驚:23歲的他,頭發(fā)竟然掉了近一半,看起來像32歲。
這樣的窘境,是他到雪域高原當兵第二年開始的。對于掉頭發(fā),牛元康一開始壓根沒在意。父母親和爺爺奶奶都不掉頭發(fā),他覺得,可能是海拔太高、氧氣太少的原因,自己剛來不適應。
可慢慢地,牛元康有些慌了:頭發(fā)越掉越厲害、越掉越稀疏。每天早上起床,床單上到處都是他掉的頭發(fā);每次洗完頭,臉盆水面上漂浮的都是頭發(fā)。以至于,平時他都不敢梳頭,不敢用手揪頭發(fā),因為一梳就掉一地,一揪就是一大把。
不到一年,牛元康的頭發(fā)就掉了三分之一;等到他當兵第5年,發(fā)際線已經(jīng)快推到后腦勺了。因為這,他陷入了苦惱:每次照相都要戴帽子,從來不敢光著頭。一次老兵退伍連隊照合影,要求不戴帽子。拿到照片,牛元康偷偷地哭了!因為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他光禿禿的腦袋特別顯眼。
“小牛頭發(fā)掉得厲害!”對于這事,不僅牛元康自己很著急,全連官兵更是非常上心,他們動員起來,自發(fā)開展了一場拯救頭發(fā)的行動。大家私下約定:誰請假到縣里出差,一定去醫(yī)院和藥店看看,幫牛元康買點藥;誰休假回家,都得幫牛元康找點偏方……
中士次仁羅珠回家探親,給牛元康捎了一大包治掉頭發(fā)的藥;班長唐林回四川休假,給他買了10多種生發(fā)的洗頭膏;同年兵吳仕凱休假歸隊,捎回來的中藥足夠他吃小半年;就連團參謀長楊民也對牛元康的頭發(fā)很關心,每次家屬從青海郵來治療掉頭發(fā)的特效藥,楊參謀長都要分給小牛半瓶,一起試試效果……
這兩年,牛元康的腦袋簡直成了大家的“試驗田”,經(jīng)常被涂抹得“五顏六色”。功夫沒少下,可小牛的頭發(fā)還是日漸稀少。等到去年夏天,當兵4年的牛元康首次休假回家,他沒告訴親朋好友,一個人悄悄回到了家鄉(xiāng)。
到家那天正是中午,推開小院的大門,父母親和弟弟妹妹正在院子里有說有笑地吃飯。聽到動靜,大家一回頭看到牛元康,一下子都安靜了下來。
看著一臉高原紅、滿臉被曬爆皮、頭發(fā)稀疏的牛元康,在太陽底下傻傻地笑,母親的眼淚“唰”地一下流了出來。抱著兒子,母親哭得稀里嘩啦。
那些天,父親坐在旁邊悶聲抽煙,一句話也不說。母親找了認識的老中醫(yī)開藥,天天大早上起來熬,逼著兒子喝。休假結(jié)束臨歸隊前,一直沉默的父親把兒子叫到跟前:“你想在部隊干不?”
牛元康摸了摸自己的頭發(fā),想了又想說:“爸,我在連隊當炊事班長,還負責高原‘植物工廠’水培蔬菜的技術(shù)種植和維護工作。連隊專門送我去西安學習,要是我走了,戰(zhàn)友們冬天就吃不上新鮮蔬菜了。”
父子倆的話匣子一打開就關不住。牛元康告訴父親,其實,連隊掉頭發(fā)的不止他一個,大家都在掉!現(xiàn)在已是團參謀長的老連長楊民掉得更厲害;別看中士唐林的頭發(fā)挺好,他那是掉了重新植的發(fā)……
父親聽明白了,兒子離不開那片人跡罕至、就連樹都不長的雪域高原!用力掐滅煙頭,父親表了態(tài):“行,我兒是軍營男子漢,沒有頭發(fā)也好看。我支持你!”
一聽這話,母親在一旁抹眼淚說,“那以后處對象,要是人家女孩挑剔可咋辦?”“媽,沒事,實在不行我也去植發(fā),新植的頭發(fā)比我現(xiàn)在的都好。”牛元康笑嘻嘻地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