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源浚和軍馬在一起。
夢想如夏花般絢爛
如果不是穿上軍裝,上士馬源浚不會那么透徹地領悟到“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這句話的含義。
馬源浚的家在寧夏,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是父母眼中的寶。
那年3月,下連來到庫魯木都克,在班長楊金星帶領下,他第一批參加某點位巡邏任務。翻過崇山峻嶺、踏過雪野溝壑,巡邏分隊在53號墓前停了下來。擦拭墓碑、齊敬軍禮……再出發(fā)時,班長給馬源浚講起軍馬“53號”的故事。
那是2004年8月的一次巡邏途中,“53號”馱著時任連長劉春曉,行至險峻山腰,突然前蹄被石頭絆住,它使勁掙扎,眼看著就要滑向峽谷。
危急時刻,“53號”前蹄豎起、弓身一彈,將背上的連長甩在地上,而自己卻墜入深谷。
在邊防軍人眼中,軍馬向來都是訓練有素、有情有義的“戰(zhàn)友”。
老邊防常說,軍馬倒下時,會把頭朝著前進的方向,成為戰(zhàn)友前進的路標?;赝贡秀遍g,馬源浚眼前仿佛出現(xiàn)“53號”倒下的瞬間。
在邊防一線,這樣的犧牲不勝枚舉,但多數(shù)情況下,堅守的日子是靠每個人一點一滴的奉獻積累著。“庫魯木都克”在柯爾克孜語中意為“亂石灘”,駐守在這里的軍人每天面對的環(huán)境遠比想象中要惡劣。
亂石林立、土地鹽堿化嚴重、一年四季不見綠色……
那次巡邏歸來,馬源浚一直想為連隊做點啥。當種樹的想法冒出來時,馬上遭到戰(zhàn)友們的反對。有人說:“在這里想要種活樹,那就是一個夢。”
勵志的青春,就要追一次夢。馬源浚挨個去“動員”,一個星期后,戰(zhàn)友們還真的被他說動了。
大家一起從河灘取土、在后山開辟土地,施有機肥、輸營養(yǎng)液、加固定樁……上百的樹苗被栽種在后山上。那是一個春天,經過一個夏天的呵護,又一年的春天到了,幾棵存活下的樹苗吐出嫩綠的芽。
到了夏天,軍嫂來隊探親,他就鼓勵戰(zhàn)友帶著家人到后山看看戰(zhàn)友們播下的綠。在他心中,夢想的“種子”無論在多么貧瘠的土地上也能生根發(fā)芽。
夢想如夏花絢爛。在連隊,這樣的追夢人不少。
炊事班班長楊繼雄的戰(zhàn)位在三尺灶臺,他的“武器”是鍋碗瓢盆,任務是做出美味菜肴,這些他都干得明明白白:“高原艱苦,我的任務就是要讓官兵感受到家的溫暖。”
馬上就是列兵王啟明的生日,他的班長悄悄找到楊繼雄,“別忘了給這個娃娃準備一個小蛋糕。”
第二天,一個小型生日會在餐廳舉行。伴著搖曳的燭光,戰(zhàn)友們的聲聲祝福,讓19歲的王啟明雙眼閃著淚光。在操作間忙碌的楊繼雄掀起簾子,看著餐廳的熱鬧場景,他感到一種別樣的滿足。
又過了一天,王啟明等幾名新戰(zhàn)友一起來炊事班向連隊最老的班長楊繼雄道謝。連隊最老的兵和最小的兵,把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那天漫天風雪中,再次巡邏至“53號”墓碑前,楊繼雄和戰(zhàn)友一起莊嚴敬禮,迎著風雪,他們向下一個點位走去。
下一個點位,途中依舊風雪不止。夢想在前,他們的步履依舊那樣堅定,那樣匆匆……

楊繼雄在連隊溫棚育種。
(楊從榕 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