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旅青春是綠色叢林,是戈壁荒原,是陽光炙熱下的奔跑,是寒風驟雨中的佇立。
有這樣一群人,這樣一種青春故事,它并不怎么出眾,卻能觸動人心。他們在堅定中成長,在成長中堅守,在鮮為人知的戰(zhàn)位,把自己站成了一道風景。
什么讓你振奮,什么讓你沉默,什么讓你溫暖……觸碰他們的青春、他們的世界,你的心里就會有了答案。
“你沉默,我陪你一言不發(fā);你歡笑,我陪你山呼海嘯。”初雪將至,庫魯木都克群山寂寂、山河靜美。邊防軍人用腳步丈量大地,祖國山河會銘記他們的跋涉與汗水。
人生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愿我們路過他們的世界,收獲成長。
——編 者
“路過”成長:攀一座山追一次夢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張 強 通訊員 周 超 楊從榕

克依斯爾和戰(zhàn)友巡邏抵達點位,這是他們向著巖壁敬禮。
佇立邊防線上,耳邊風聲呼嘯,內心獨守寧靜
起初,庫魯木都克邊防連維吾爾族戰(zhàn)士克依斯爾怎么也想不明白,如此陡峭艱險的勇士峰,為啥每次任務大家都搶著參加。
從小生活在南疆,克依斯爾爬過不少山。他的家鄉(xiāng)在喀什地區(qū)疏勒縣,那是一個被群山環(huán)繞的小鎮(zhèn)。
小時候,克依斯爾的姐姐和哥哥經常帶上他這個“小不點”爬山。在這個不富裕的家庭,兄妹三人最開心的事就是叫著鎮(zhèn)上的小伙伴到附近山上玩耍。
年輕的心愛冒險,這是孩子的天性。
長大了,他們開始比賽誰能最先爬到山頂。爬山的路都是山上的便道,爬上去并不容易。有座海拔2200多米的山,克依斯爾15歲時,一口氣爬到山頂需要3個小時。
山頂一片開闊,克依斯爾和哥哥望著山下,風吹干了被汗水浸透的衣服,他沒覺得冷,反而感到一種暢快。直到后來他走進邊防連,爬上一座又一座更高的山,他才明白那種“暢快”,其實是一種戰(zhàn)勝自己后的快感。
“你站得低,山就會困鎖你;你站得高,山就是你審視的對象。你的‘對手’并不可怕,它往往會激發(fā)你的潛能。”此刻,跟隨排長周蕩攀登勇士峰,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這次機會。這位連隊“土生土長”的排長一路鼓勵身邊第一次攀登勇士峰的戰(zhàn)友們。
黑色的皮質作戰(zhàn)靴,用力蹬踏風化的碎石;頭頂?shù)牧胰?,毫不留情地炙烤著裸露的皮膚……
走到一個風口,克依斯爾體能即將耗盡。“你站得低,山就會困鎖你……”此時,周蕩的話如一劑強心針讓他重拾勇氣。
這是一段陡峭的斜坡,克依斯爾拖著沉重的身子,費力地跟隨隊伍向上攀爬。身邊的班長、中士朱成才提醒他:“把步子放大,盡量保持頻率。”
盡管爬過不少山,但此刻的克依斯爾才真正體會到,在缺氧狀態(tài)下,征服陡峭的雪山是多么艱難——每攀登一步都在消耗能量,他仿佛都能聽到雙腿關節(jié)發(fā)出的“咔咔”聲;肺部像拉著風箱,胸口持續(xù)的壓迫感伴隨著陣陣灼痛。
對新兵來說,這是必須挺過的“關卡”。但在老兵朱成才眼里,這是必經的歷練,“多走幾次路,意志就會磨礪得像山石一般。”
海拔4000米的勇士峰,在綿延的帕米爾高原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峰。但對于庫魯木都克邊防連來說,該峰卻因地理位置特殊,需要定期巡守。
“雪山對面就是接壤鄰國,我們用望遠鏡可以觀察邊情。”周蕩一邊走,一邊向克依斯爾介紹。
透過望遠鏡,邊防軍人的目光注視的并非只有風景。站在邊防線上眺望遠方,克依斯爾仿佛突然間懂得了,班長們經常給他講的那句話:“不虧待每一份熱情,軍人要有軍人的熱血。”
同樣熱血難涼的,還有在連隊“土生土長”的周蕩。
從這條邊防線延伸向北,就是庫木塔干沙漠。周蕩的家,就在沙漠的邊緣。“佇立邊防線上,任憑耳邊風聲呼嘯,內心獨守寧靜。”無數(shù)次,周蕩都會在巡邏點位想起遠方的家人。
當想起自己守護的邊防線,與生活在吐魯番的家人緊緊牽系的時候,他的心里就會點燃希望,邊關的寂寞清苦就會在瞬間煙消云散。
“守邊防線就是守家園,守家園就是守家人。”周蕩轉身,對身邊的克依斯爾說。這句話,克依斯爾記下了。
而這,不就是攀登的意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