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粗糙的大手,常年在深山中為大國長劍“筑巢”。這雙手,10余次與死神“掰手腕”,上萬次打眼放炮掘進施工,構(gòu)筑起共和國一個個優(yōu)質(zhì)國防工程。
走進巖層深處的施工陣地,你會找到這雙手的主人——火箭軍某工程旅營長沙子呷。
18年前,沙子呷離開大涼山彝寨去當兵。寨子里80多戶鄉(xiāng)親給他湊足了路費,很多人走了40多里山路送他去車站,叮囑他要當個好兵。
鄉(xiāng)親們的深情囑托,正是沙子呷的奮斗目標。
那一年,沙子呷所在班組受領緊急拆模任務,他一馬當先,擠進60厘米見方的內(nèi)層拆除。子夜時分,一塊松動的鋼模板突然倒下,砸中沙子呷的右腳,他咬著牙繼續(xù)施工。半個月后被戰(zhàn)友送到醫(yī)院,一檢查,3根腳趾骨折,差點做了截趾手術(shù)。從此,官兵叫他“陣地鐵人”。
那一年,連隊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施工,高寒缺氧,風沙漫天。沙子呷作為先遣隊員戰(zhàn)塌方、排險情、蹚新路。開工儀式上,沙子呷火線入黨,面對鮮艷的黨旗流下了熱淚。
從士兵成長為營長,沙子呷不僅保持著一顆“勇敢的心”,而且不斷錘煉“智慧大腦”,先后總結(jié)出12項革新成果,探索出一批新訓法新工法,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特約記者 李永飛 通訊員 段開尚 徐軍凱 劉明松 攝影報道)

沙子呷常年戰(zhàn)斗在國防工程施工一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