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0月,志愿者曙笑華(右)在看望志愿軍老兵初寶進時聽老人講述當年的故事,并向老人展示當年戰(zhàn)場上的照片。袁燕利/攝

2019年4月6日,來自浙江、陜西、遼寧的志愿者看望老兵蔣慶泉(右)。樊洪波/攝

2017年11月19日,志愿者郭蕊(左)看望志愿軍老兵程文友,和老兵一起包餃子。 樊洪波/攝

志愿軍老兵崔洪錫在“志愿軍老兵幫扶計劃”旗幟上簽名。袁燕利/攝
雖然正值盛夏,39歲的趙波已經(jīng)開始為寒冷的冬天作準備。
作為“志愿軍老兵幫扶計劃”的發(fā)起人之一,他和志愿者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聯(lián)系廠家、制訂方案,為參加過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老兵們定做過冬的棉服。
趙波的另一個身份是演員。2016年,他參演的反映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電視劇《三八線》上映,這部“讓一幫男人流著淚”拍完的電視劇讓劇組很多演員第一次接觸到志愿軍老兵這個群體,“志愿軍老兵幫扶計劃”也由此誕生。
4年時間里,這個最初由17名志愿者發(fā)起的民間公益組織不斷壯大,共尋訪到2400多位抗美援朝老兵,記錄他們的故事,為他們送去專門制作的榮譽紀念章。
尋訪過程中,志愿者們意識到自己是在“和時間賽跑”:時光荏苒,昔日在異國他鄉(xiāng)英勇作戰(zhàn)的戰(zhàn)士如今成了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他們尋訪到的最年輕的老兵也已85歲高齡。4年里,他們聽到了許多動人心魄的戰(zhàn)斗故事,也收到不少“老兵歸隊”的悲傷消息。
“很多事情我們得抓緊,因為留給老英雄們的時間不多了。”趙波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