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我‘打開一扇窗’,我因你改變”
一場成功的事跡報告會除了給人感動和力量,還應給人啟迪,從而撫慰心靈、凈化靈魂、鼓舞斗志、升華精神。
要說啟迪,某旅技師尹克君覺得,歷時10年成功革新直升機校靶系統(tǒng)的軍械師焦鋒利對他觸動最大。
站在臺上,焦鋒利說自己當初萌生革新念頭時,所有人都不看好。有的直言不諱:“你一個連隊軍械師憑啥挑戰(zhàn)軍隊重大科研難題?”
反對的人太多了,就連老婆都勸他別折騰了。
“如果一頭是安逸,一頭是折騰,我永遠選折騰!”就是焦鋒利這句“金句”深深觸動了尹克君。
尹克君入伍18年,先后5次獲國家專利,榮獲全軍士官優(yōu)秀人才獎一等獎。一年前,他偶然發(fā)現,某新型輪式裝備長距離高速機動后,加注剎車系統(tǒng)中的制動液會出現排氣問題,造成安全隱患,于是想“鼓搗個東西”??蓴翟鹿リP,連續(xù)遭遇幾次失敗,想著自己都“功成名就”了,他就不愿再折騰了!
焦鋒利的故事讓尹克君重新鉆進修理間,“不管多苦多累多折騰,一定要搞出來!”
“幫我‘打開一扇窗’,我因你改變。”時隔半年,尹克君取得了重大突破,勝利在望。
“我當兵22年,就干一件事——打井找水。”某給水團二級軍士長許永福一開口就抓住了某工程維護團戰(zhàn)士郭亞鵬的心。
堅守自己的崗位,不負自己的年華。當兵22年,許永福打了300多眼井,總進尺6萬多米,相當于鉆透了7座珠穆朗瑪峰,先后榮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或許入伍來到給水團,不是我的選擇。但成為一名怎樣的給水兵,我做出了選擇!”
想起當初士官學校畢業(yè),從位于省會的團部,一直分到偏遠山溝的連隊,郭亞鵬感覺就像“坐過山車”,心一下就涼到底了。更讓人“心涼”的還在后頭,連隊最大的“主業(yè)”就是維護群山中的一處戰(zhàn)備坑道,可謂枯燥而乏味。
成為一名怎樣的軍人,在于自己的態(tài)度,許永福的經歷仿佛為郭亞鵬打開了“一扇窗”。從那時起,郭亞鵬就像換了一個人,刻苦訓練、埋頭苦干。
某團戰(zhàn)士陳東峰是畢業(yè)于地方大學文學系的高材生,入伍不久,面對苦累,曾一度打起了退堂鼓。某邊防旅四級軍士長任光福扎根祖國最東端“黑瞎子島”10年戍邊的故事,讓他心頭一震:在那個遙遠的地方,為什么有人始終士氣高昂,不斷犧牲奉獻卻勇往直前?深受觸動的陳東峰主動要求去團里條件最苦的點位摔打磨練。
一句話能觸動什么?一件事能改變什么?從渤海之濱到白山黑水的座座軍營,記者一路踏訪,采訪本上寫下了一個個官兵受榜樣感召、因榜樣改變的生動故事。記者也真切地感受到,一場求真走心的事跡報告會,就是一堂深刻的教育課。如入夜細雨,能沁人心脾;又如陣陣春雷,能“喚醒”無數官兵。

某特戰(zhàn)旅旅長徐文豐講述他眼里的特種兵時說:“你看到的每一個特種兵的精彩,背后都有你想不到的艱難”。齊 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