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擔任地面保障人員的女飛盛懿緋。 林國彬 攝
通關之旅,力量訓練必不可少。有的剛投入特技飛行的男飛行員連續(xù)多個架次之后手會顫抖,更何況女隊員。這種身體素質(zhì)不是一拳揮出的爆發(fā)力,而是經(jīng)久不息的耐力。
“就像一只手緊握一根臂力棒,既要用力攥著,還要柔和、準確地操縱。”大強度的體能訓練曾帶給何曉莉灰暗的記憶,她深有感觸地說,“剛開始不管是男飛行員還是女飛行員都有抓桿緊、動作僵的問題”,男隊員力量大相對容易適應,女隊員必須平時加強力量訓練,適應后再練習操縱動作。
陶佳莉給自己制訂了一整套訓練計劃,除了自己練習,她還主動按照男隊員的標準進行籃球訓練,從剛開始只能打半場、到打全場,從兩分中投、到三分遠投,每次訓練結(jié)束,男隊員都在休息了,她還要練習投100次三分球。如此這般,她的體力、耐力和臂力都有很大提高。
此次閱兵,負責她們的航醫(yī)曾說,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能看到她們堅持仰臥起坐、舉啞鈴、握臂力器等訓練的身影,有時為了保證休息質(zhì)量,必須提醒她們關燈休息。
確實,經(jīng)過這種針對性的訓練,她們在特技飛行表演上更加自如、流暢。
攻關奪隘攀天梯,強健體魄是基礎!勝利之花需要汗水來澆灌。她們在挑戰(zhàn)面前,勇于向身體極限挑戰(zhàn)!

座艙中的何曉莉。 林國彬 攝
清新、灑脫、陽光,是記者對陶佳莉的第一印象。蔚藍色的飛行服裹著高挑的身材,皮膚微黑,掛著笑容,還帶些書卷氣。
陶佳莉特別喜歡看書,看所有跟飛行有關的書。別人問她:“你為啥這么愛看書?”她說:“我看書主要是為了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我是飛行骨干,如果遇到了問題,我解決不了,我這臉往哪擱啊。”受領閱兵任務后,她立即帶領骨干人員集體攻關,分析存在困難問題,拿出預想解決方案,進行反復研究論證。由于時間緊、任務急、標準高,她把整個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白天她和其他飛行員一樣討論研究,晚上常常挑燈到深夜,桌子上、床頭上都是編隊訓練的相關資料。
正如亞里士多德透過月食才推測出地球是圓的一樣,比照學習對于她們而言,也很重要。從書本學,彼此間相互學習,她們不斷尋找著屬于自己的“月食”。身處空天時代,比照學習確實是發(fā)現(xiàn)不足、挖掘自身潛力的一大手段。她們向男飛們學習,見賢思齊;她們向國外飛行員學習,開闊視野,尋找別人眼中還有缺憾的自己。

誰持彩練當空舞。 盧炳廣 攝
藍天同舞,翼下暢談。5年前,中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隊員曾來到英國皇家空軍“紅箭”飛行表演隊。兩國表演隊隊員毫無拘束,暢所欲言。話題既涉及飛行技術(shù)、表演動作,也談及空軍文化、空天夢想。陶佳莉是極愛學習的姑娘,更篤信互相學習能遇到更好的自己。在她看來,自閉帶不來真正的自信。
正是一座座溝通的橋梁搭建著飛揚的思維,她深深意識到:其實,人民空軍何嘗不是在與時代和他國空軍比照中推開一扇扇窗,豐盈起觀察世界、認識自我的維度。而維度越豐富,這個集體越能更準確地把握時空,更準確地給出自己在時空坐標中的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