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進邊防哨所,第一次聽官兵講戍邊故事,第一次在國門前宣誓,第一次近距離觸摸界碑……這個暑假,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學生張余韻行程跨越5000余公里,從“魔都”上海來到帕米爾高原邊防哨所,度過了一個滿載“軍味記憶”的暑假。
“軍味記憶”緣于一場邊防行活動。8月4日至9日,上海市教委組織全市34名高中生與40名新疆高中生遠赴新疆喀什南疆軍區(qū)某部,攜手開展“走近邊防線”活動。
“走近邊防線”系列活動由上海警備區(qū)、上海市教委共同指導,上海市國防教育協(xié)會具體實施。自2013年啟動以來,上海高中生探訪過浙江舟山、遼寧大連、內(nèi)蒙古海拉爾、貴州遵義、福建晉江、廣東珠海、新疆喀什7個地方,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取得了良好的國防教育效果。
南疆軍史館內(nèi),一幅幅圖片訴說著帕米爾高原邊防官兵的忠誠戍邊故事;一件件文物講述著邊防部隊幾十年如一日的無悔奉獻。
營員們簇擁著圍在珍貴的歷史物件前,仔細聆聽講解員的講述,眼神中充滿著向往與崇敬。上海城市科技學校學生俞佳怡感慨地說:“上海有城市的繁華,而邊關(guān)因為有了這些最可愛的人讓人感到安心。”
布倫口邊防連、進疆先遣連、紅其拉甫邊防哨所……短短5天時間,學生踏訪著一個又一個艱苦的邊防連隊。
在紅其拉甫邊防連榮譽室,一面由中央軍委授予的“衛(wèi)國戍邊”模范連稱號錦旗吸引了學生們的目光。這是紅其拉甫邊防連獲得的至高榮譽,而它的背后,是艱苦條件下一茬又一茬邊防戰(zhàn)士的無悔付出。談及參觀感受,張余韻說:“這些平凡的官兵日復一日地守護著這么艱苦的地方,他們身上是少了些許大都市青春故事里的張揚與個性,卻有著我們敬仰的責任與擔當,他們就是‘喀喇昆侖’精神的最好體現(xiàn)。”
在神圣的國門前,74名學生面對鮮紅的國旗高舉右手,讓鏗鏘有力的誓言響徹國門界碑上空:“我宣誓,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矢志艱苦奮斗……”此行,邊關(guān)對于他們已不再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