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哨樓上遠眺國界線,探尋戍邊戰(zhàn)士的“初心”
■中國軍網記者 丁楊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6月28日清晨,北京公交10路車上滿載著一群趕赴工作地的年輕人,用一首《我和我的祖國》迎接新一天的開始;7月1日清晨,新疆塔城軍分區(qū)塔斯提邊防連起床號響起,廣播中同樣播放著《我和我的祖國》,喚醒戍邊戰(zhàn)士開啟新一天的執(zhí)勤、訓練與連隊生活。
在建黨98周年之際,軍委政治工作部組織“理論服務走基層”活動,宣講組跨越三千三百多公里,從首都北京輾轉烏魯木齊再到塔城,與這首“網紅歌曲”一道,將祖國心臟與西北邊陲無縫連接。
宣講組成員、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古琳暉教授來到聞名全軍的塔斯提連小白楊哨所,為邊防一線的戰(zhàn)友們講授黨課。黨課上,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新時代戍邊人,如何才能堅守自己的“初心”、如何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大家都在認真地思忖著……
仰望前輩,這是我們在傳承的……

小白楊哨所原前哨班宿舍內排列整齊的搪瓷缸。中國軍網記者 丁楊 攝
小白楊哨所的排房至今仍保留著原前哨班在這里執(zhí)勤居住時的原貌——整潔的白床單、棱角分明的軍被、排列整齊的搪瓷缸……塔斯提,蒙語意為“石頭堆”,因自然環(huán)境惡劣,這里曾經寸草不生。1982年春,塔斯提邊防連前哨班錫伯族戰(zhàn)士程富勝回鄉(xiāng)探親,母親得知哨所環(huán)境十分荒涼,便送給他十棵小白楊樹苗,叮囑他栽在哨所旁。哨所官兵每天用節(jié)省下來的生活用水悉心澆灌,最終僅成活了一棵。三十多年傲霜斗雪,這棵小白楊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傲然挺立邊關,見證著一代代官兵用青春、熱血和生命戍守在祖國的邊防一線。

新哨樓前的小白楊。中國軍網記者 丁楊 攝
現(xiàn)在,哨所的白楊樹其實已不只這一棵了。連隊后山的新哨樓前,一棵小白楊正在茁壯成長。指導員路亞杰說,新哨樓的小白楊今年四歲了,由于新哨樓地勢較高引水不便,戰(zhàn)士們每天早上上哨前都會端一盆水來澆灌它。而這棵小樹苗也光榮繼承了“扎根邊防、蓬勃向上”的小白楊精神,成功戰(zhàn)勝風大缺水的自然環(huán)境,成為邊防戰(zhàn)士們親密無言的新戰(zhàn)友。
巴爾魯克山腳下山花爛漫,小白楊哨所游人如織。這個見證了祖國日益強盛的英雄哨所,已經成為西北邊防靚麗的紅色旅游勝景。多年以后的某個清晨,會不會又是一群十八九歲的少年,習慣性地在上哨前端起兩盆水,去澆灌屬于他們那一代的小白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