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關中平原到世界舞臺,從農家子弟到海軍船長,他懷揣最樸實的愿望,與大時代撞個滿懷
●他駛過的航跡,是一個平凡人的成長史、一名海軍船長的成長史,也是一個國家和時代的注腳
坐在茶幾旁的矮凳上,他用不緩不急的溫和語調,講述自己的故事。
他的輕聲細語,并不是怕打擾隔壁房間正復習功課的12歲女兒。
在太平洋上,他指揮他的船,聲音也是如此節(jié)奏,不緊不慢。那是一場多國海軍聯(lián)合演習。在排水量為7000多噸的軍艦駕駛室里,他指揮若定,將4噸多重的直升機殘骸從海底打撈出來。
馬高峰習慣說話輕聲細語。可實際上,他常常要面對的是不可預知的風險。
在人民海軍水面艦艇的體系中,船長馬高峰和他的船,都是一個“非典型”的存在。
海軍北海艦隊某防險救生支隊“長島號”援潛救生船的使命之一,就是援助遇險失事的海軍潛艇。
援潛救生船是大國海軍才有的“標配”,它的所到之處,亮出的不是肌肉,而是大國的擔當和實力。放眼全球,能擔負援潛救生的軍艦,數(shù)量極少。援潛救生船的船長,自然也是屈指可數(shù)。
無法想象面前這個沉靜的軍人,內心是怎樣洶涌。
這份波瀾不驚的淡定從哪里來?這種胸有成竹的力量從哪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