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赤臺兵站:一桌有故事的年夜飯

年夜飯開始前,納赤臺兵站的官兵們和來隊軍嫂共同舉杯祝福祖國,為戰(zhàn)友和親人拜年。王旭攝

今年的年夜飯,納赤臺兵站的每名官兵都可以選做一道自己最喜歡吃的菜。圖為鄭力豪在灶臺上操作。李磊攝
當(dāng)回家過年的人潮在中國大地上涌動,當(dāng)“天路”上的車輛漸漸被年的氣氛清掃得幾近于無,青藏兵站的官兵依然堅守在荒寒的雪域戰(zhàn)位。
這些官兵,平時為汽車運輸部隊提供食宿保障。他們對鍋碗瓢盆、油鹽醬醋的熟悉遠超常人。那么,缺少了團圓的“主料”,這些長年掄勺把子的官兵,會做出一桌什么樣的年夜飯?高原上的年夜飯,又能咀嚼出什么樣的滋味?
臘月二十九,記者趕到了格爾木西南90多公里、位于巍巍昆侖群山中的納赤臺兵站。
母親炒的酸辣土豆絲,“想它多好吃,它就有多好吃”
像并肩而行的兩個巨人身體互相碰了一下,沙松烏拉山和博卡雷克塔格山分別向左和右跨了一步,川道相對變寬。中間,昆侖河自西而東流過,河面略微開闊了些。冬日的納赤臺兵站,孤獨地坐落在河的北岸。
兵站的大廚房里,下士范宗鋒在為年夜飯備菜。敦實的木菜板上,闊面菜刀上下跳躍,響起富有節(jié)奏的切菜聲。每切好一些土豆絲,范宗鋒都會立即把它放入大盆清水中進行淘洗。范宗鋒告訴記者,“這方法是上次休假時娘教給我的。”
一千多公里之外的青海省民和縣李二堡鎮(zhèn)范家村,范宗鋒的父母也在忙碌著。
土豆絲、青椒、肉絲等食材已全部切妥備好,碼入盤中,紅是紅,綠是綠,只等著晚飯或炒或煎。灶膛里,紅通通的火苗舔著鍋底。灶頭上架著的鍋里,咕嘟咕嘟冒著泡。烹煮的牛肉快熟了,香氣四溢。屋外,整個村子都籠罩在飯菜的香氣中。村巷里,不時響起清脆的爆竹聲、孩子們奔跑的腳步聲和開心的笑聲。
納赤臺,室外見不到一個人。昔日車流不斷的青藏公路上,如今空空蕩蕩,兩車道的路面顯得很開闊。山坡上,一個白色塑料袋在風(fēng)推搡之下,向前翻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