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條力量編成優(yōu)化重塑之路——
如果說,領導指揮體制改革是“改棋盤”,那么,規(guī)模結(jié)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就是“動棋子”。同樣的棋子,布局不同,產(chǎn)生的能量天差地別。
40年來,一場場宏大壯闊的閱兵式,見證了人民軍隊力量編成的變遷發(fā)展。
1984年國慶閱兵,受閱隊伍中首次出現(xiàn)了空降兵、武警等部隊,47個方陣中機械化部隊方陣數(shù)量過半。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部隊不斷向機械化轉(zhuǎn)型。
1999年國慶閱兵,海軍陸戰(zhàn)隊、陸軍航空兵……一支支新軍勁旅威武亮相,52個方陣中步兵方陣僅2個。面對新軍事變革浪潮,部隊加速從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zhuǎn)變。
2009年國慶閱兵,通信兵方隊、無人機方隊首次出現(xiàn)在國慶大典,新型中遠程導彈等大國長劍列陣。著眼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zhàn)爭,人民軍隊戰(zhàn)斗力新的增長點不斷涌現(xiàn)。

▲2017年7月30日上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朱日和聯(lián)合訓練基地隆重舉行。
2017年建軍90周年閱兵,34個地面方隊和空中梯隊,按作戰(zhàn)編組列陣沙場,戰(zhàn)略支援部隊等新組建部隊全新亮相。矚望未來戰(zhàn)場,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zhàn)、聯(lián)合制勝等人民軍隊建設新的著力點更加鮮明。
閱兵場只是人民軍隊不斷改革重塑的一個縮影。
今天,我軍陸軍占全軍總員額比例首次下降到50%以下,“大陸軍”體制被打破;與之相對應的是,戰(zhàn)略預警、遠海防衛(wèi)、遠程打擊、戰(zhàn)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戰(zhàn)力量得到充實加強。
今天,陸軍18個集團軍已調(diào)整組建為13個集團軍。集團軍名字沒變,內(nèi)部編成卻已天翻地覆。自上世紀80年代,我軍組建合成集團軍以來,陸軍合成層級從軍到旅再到營,充實、合成、多能、靈活的部隊編成逐步形成。
不辱使命的歷史擔當

▲資料圖
改革,歸根到底是自我革命,是壯士斷腕,是換羽新生。
新一輪國防和軍隊改革啟動之初,習主席告誡全軍,軍隊要跟上中央步伐,以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精神,堅決推進軍隊各項改革。大家一定要有這樣的歷史擔當。
取舍有大義,去留見丹心。改革開放40年,人民軍隊的每一次重大改革,都離不開忠誠使命的歷史擔當,都伴隨著義無反顧的犧牲奉獻。
醞釀百萬大裁軍時,鄧小平說:裁軍是個得罪人的事,還是我來得罪吧,不把矛盾交給新的中央軍委主席。他還叮囑軍隊高級將領:怎么減法,請大家出主意,我只講總部帶頭。
百萬大裁軍的“主刀人”、時任副總參謀長何正文,首先動員自己的4個子女全都脫下了軍裝。高級干部的示范效應,成為推動裁軍的強大動力。
改革強軍,強健的不僅是軍隊的“筋骨”,還有軍人的“肩膀”。面對撤并降改的“改革陣痛”,面對進退走留的“思想震蕩”,能不能直面挑戰(zhàn)、擔起責任,是檢驗革命軍人忠誠度、擔當力的試金石。
這輪改革中,向軍旗敬最后一個軍禮的時候,原第31集團軍某團副團長吳鵬程忍不住淚流滿面。這淚水,既有對軍營和戰(zhàn)友的不舍,還有對父親吳海金的歉疚。
20多年前,為了支持部隊改革發(fā)展,時任某師師長的吳海金脫下了軍裝,把軍旅夢想寄托在獨生子吳鵬程身上。兒子也很爭氣,先后8次榮立三等功,還被評為“全軍優(yōu)秀參謀”。
“本來希望兒子在部隊干一輩子,彌補我的遺憾,沒想到他也遇上了改革。改革當前,走留都是貢獻,真正的軍人必須經(jīng)得起這種考驗。”吳海金為兒子的選擇感到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