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濱駐扎著一支監(jiān)造新型潛艇的軍代表隊伍,該隊伍肩負著對該型裝備的質量監(jiān)督和軍艦驗收重任。這支被譽為“國之重器”監(jiān)造官的英雄監(jiān)造團隊,伴隨著改革興裝強軍的鏗鏘步履,攻堅克難、接續(xù)奮戰(zhàn),在監(jiān)造某新型潛艇征途上,用青春、熱血、智慧和汗水,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國家利益舉頭頂
凌晨3點,某新型潛艇建造現場依然燈火通明。剛剛合龍完畢的潛艇靜臥船臺,代表室全體軍代表與船廠近千名技術人員各就各位,嚴陣以待。“總體試水準備!”“打開一道閥!”“加壓!”……一道道口令聲中,潛艇各個部位壓力表指針指向預定刻度。副總代表馬俊帶領總體組軍代表,和工人一起鉆進僅容一人爬行的舷間艙室,對身下超過數十倍大氣壓的“火藥桶”進行檢查,逐個點位確認后才會在軍檢單上簽字。對軍代表來說,簽字就是履行國家責任:必須對裝備、對歷史負責!
總代表張森森清晰記得在報驗單上的第一次簽字。那時,畢業(yè)不到半年的他第一次獨立承擔潛艇安全閥軍檢任務。安全閥,看似不起眼的一個小部件,卻對潛艇安全意義重大。為了準備這個簽字,張森森提前學習相關工藝規(guī)范、軍檢標準?,F場反復確認質量后,才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