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到成長,從士兵到正營職翻譯,從軍官到護邊員,熱合買提的人生軌跡全部鐫刻在邊防線上,他說:“王繼才同志守島32年,我護邊也是32年,只要還走得動,我就會繼續(xù)守下去”——
請關(guān)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愿做一棵扎根邊防的胡楊
■熱合買提
“最近胡居爾特哨所抵邊放牧人員增多,邊境管控難度增大……”8月18日一大早,接到新疆軍區(qū)某邊防團烏拉斯臺邊防連連長李石的電話,我立刻翻身起床,帶上執(zhí)勤器材,騎上統(tǒng)一配發(fā)的摩托車,直奔連隊。
我今年50歲,當護邊員13年了。當護邊員之前,我是一名軍人,準確的說,是邊防部隊的一名正營職翻譯。什么?你覺得不可能?一名正營職干部退役后怎么會去當護邊員?可為什么不可能呢?我只是希望自己像以前在部隊時那樣,繼續(xù)守衛(wèi)邊防,或者就像我妻子說的那句,“當兵還沒當夠!”
為什么我對部隊、對邊防有這么深的感情?父親給我起名“熱合買提”,在哈薩克語里是“謝謝”的意思,就是為了感謝我的救命恩人解放軍。我出生在中蒙邊境的北塔山,聽父親講,我出生時母親難產(chǎn),是在一名軍醫(yī)和邊防官兵的全力搶救下,我們母子才平安。父親還告訴我,我小時候,家里因為人多羊少,經(jīng)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是邊防官兵看到我們家的困難,特意請父親為連隊放牧,一家子的溫飽才有了著落。母親也說,小時候我長得虎頭虎腦,家附近的邊防連官兵特別喜歡我,教我識字、騎馬、拉單杠,還把他們的舊軍裝改小了給我穿,親切地叫我“小邊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