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與爆炸相伴、與襲擊相鄰,在槍聲中入睡、在炮聲中驚醒……這是中國赴南蘇丹維和官兵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在戰(zhàn)火洗禮中淬煉成鋼
9月中旬,聯南蘇團部隊司令弗蘭克·卡曼茲授予中國第3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18名官兵司令嘉獎。
司令嘉獎是聯合國維和任務區(qū)為各國維和部隊設置的最高榮譽,比例不超過分隊人數的2%。然而,聯南蘇團這次破例為該營增加了4個名額。
簽發(fā)嘉獎令時,卡曼茲特意強調:“這份殊榮是中國軍人用生命和熱血換來的尊重和認可。”
直面戰(zhàn)火:藍盔將士無畏的抉擇
作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戰(zhàn)亂不斷的南蘇丹被聯合國評估為全球最危險、最動蕩的國家之一。
與爆炸相伴、與襲擊相鄰,在槍聲中入睡、在炮聲中驚醒……這是中國赴南蘇丹維和官兵工作生活的真實寫照。
“為了和平夢想,頭戴藍盔的中國軍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中國第3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教導員王斌的話擲地有聲。直面戰(zhàn)火,這也是中國藍盔無畏的抉擇。
今年3月12日晚,南蘇丹邊境城鎮(zhèn)耶伊爆發(fā)武裝沖突,7名聯合國民事人員居住的旅館處于交火中心。危急關頭,一線指揮員曹升文和戰(zhàn)友主動請纓,帶領車隊前往營救。
救援車隊剛駛出臨時行動基地,就遇到多輛載有重機槍的皮卡車,四周還有多股班組規(guī)模的武裝分子邊向交火中心地帶運動邊開槍射擊。見此狀況,曹升文命令全員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車隊加速行進。
在行進至距旅館約100米處時,救援車隊被15名武裝分子攔住了去路。“我們每耽擱一秒,民事人員的危險就增加一分。”當時,官兵與武裝分子槍口相向,氣氛非常緊張,曹升文不顧個人安危,冒著槍林彈雨下車同武裝分子交涉。
與打紅了眼的武裝分子面對面,風險非同小可,雙方的表情、手勢、持槍動作稍有不慎都可能導致誤判,進而引發(fā)交火。
5秒、10秒、30秒……時間像凝固了一樣,甚是漫長。
“說實話,當時我已經做好蓋著國旗回國的準備了。”曹升文和戰(zhàn)友臨危不懼、沉著應對,最終成功將聯合國民事人員轉移至安全地域。
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自去年12月部署到任務區(qū)以來,中國第3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已完成33次長途武裝護衛(wèi)、14次難民營武器清查等任務。
正如一位名叫阿爾弗萊德的難民所說:“硝煙中,你只會看到中國藍盔前進的背影,絕不會看到他們后退的腳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