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軍人休假關鍵詞
■趙 江 楊 成
休假計劃:精打細算的幸福
今年4月,軍隊下發(fā)《關于現(xiàn)役軍人休假探親有關問題的通知》,對軍人休假的天數(shù)、次數(shù)、百分比、減補和賠償標準再次進行了明確。為了更好地落實規(guī)定,各個部隊更加細致科學地安排官兵休假,官兵個人也有了更多休假的選擇性和計劃性。
畢竟不能隨時陪著家人,“什么時候休假”“休假要做什么”成了官兵反復考量的問題。有的時候,如果官兵之間休假計劃過于集中,超出了比例,還不得不有人改變計劃、做出讓步。所以每年初制定休假計劃時,親情、愛情和戰(zhàn)友情,都在這張表格里填得滿滿的。
制定一份休假計劃,沒那么簡單。什么時候相親,什么時候家人有時間,去哪旅游還是就在家待著……均是考量的必選項。除此之外,官兵們還要考慮會不會耽誤部隊工作、與重大任務沖突……總之,日歷翻動間,是精打細算的幸福。
走程序:軍人特色的儀式
凡事都要講規(guī)矩、講程序,軍人休假也不例外。逐級上報、審批登記,一個步驟都不能少。這些程序,讓軍人休假有了一種特有的儀式感。
比如逐級請假時,排長會說“注意安全”,連長會說“不要超假”,指導員會說“遵守群眾紀律”,營長會說“定期和連隊聯(lián)系”……
當然,如果班長休假,他會給副班長和戰(zhàn)士們交代幾句;連長休假,他會給指導員或副連長叮囑兩聲。這些看似嘮叨的“婆婆嘴”,不僅宣告一場場有紀律的休假生活的開始,也成為連接官兵之間感情的橋梁——這頭是祝福,那頭是牽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