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使命——
中國藍盔盡心竭力
“走出國門,我代表中國,不能給祖國人民和中國軍人丟臉。”
這句話,是很多中國赴利維和官兵的口頭禪,更是他們履行使命的真實寫照。
2008年11月,中國第7批赴利維和工兵分隊奉命修復綏德魯機場跑道。開始施工的第3天,聯利團工程師艾里前來工地檢查,他對工程質量很滿意??晒け株牱株犻L江漢剛驗看后卻要求馬上返工。
見負責施工的中隊長石紹波不服氣,江漢剛說:“鋪跑道用的沙子太少土太多,一到雨季,固定翼飛機就降落不了。我們要么不干,干就要出精品。”
在江漢剛指揮下,官兵們重新鋪墊壓實跑道??⒐を炇諘r,艾里看到跑道整潔得連一粒指甲蓋大的石子也沒有,激動地說:“中國工兵標準一流!”
“中國赴利維和運輸分隊是聯利團唯一的專業(yè)運輸分隊,不僅負責為利比里亞境內所有維和部隊運送燃料、生活物資和建筑材料,還要執(zhí)行聯合國難民署援助物資運輸、利比里亞大選保障等多種臨時應急任務。”中國第12批赴利比里亞維和部隊指揮長李根長說,每批運輸分隊進駐任務區(qū)后,官兵們都夜以繼日地奔馳在西非大地,最繁忙的時候,一天要往十多個方向派出幾十臺車輛。
描述他們,聯利團官員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聯利團任務是在中國運輸分隊車輪支撐下推進的!”
2006年9月的一個深夜,一名埃塞俄比亞維和士兵,因突發(fā)心臟病被送到中國赴利維和醫(yī)療分隊。當時,患者心跳嚴重過速已超過3個小時,情況危急。中國軍醫(yī)立即施救,僅僅18分鐘后,患者心律恢復正常。
親眼目睹了這神奇的一幕,駐地戰(zhàn)區(qū)司令朱勒連連贊嘆:“中國醫(yī)生真棒!”
13年來,中國赴利維和工兵分隊共勘察修復道路7500公里,架設維修橋梁69座;運輸分隊累計行程1300萬公里,運送各類物資93萬噸;醫(yī)療分隊接收診治患者5萬余例。
正是憑借精湛的技能和頑強的精神,中國維和官兵贏得了聯利團、利比里亞政府和民眾的尊重,在任務區(qū)立起了一塊塊閃亮的“中國品牌”。
危難關頭——
中國藍盔挺身而出
2014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肆虐西非,讓利比里亞這個剛剛升起和平曙光的國家又一次遭受沉重打擊。而它正是埃博拉——令人談之色變的超級病毒。
當疫情襲來,利比里亞全國的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幾近癱瘓,超過40%的醫(yī)務人員被感染。不僅如此,埃博拉也給聯合國駐利機構和部隊帶來了恐慌,聯利團甚至做好了最壞打算,要求各國維和部隊隨時準備撤離。
危難關頭方顯英雄本色。在疫情最嚴重的9月和10月,中國第16批赴利維和部隊堅守戰(zhàn)位——工兵分隊全力以赴,確保利比里亞國內3條交通動脈暢通;運輸分隊馬不停蹄,每天出動超過30臺車輛為各國維和部隊運送飲水和給養(yǎng);醫(yī)療分隊沉著應對,在其他兩家聯合國二級醫(yī)院都停止服務的情況下,堅持接收病人,并率先開設體溫監(jiān)測點。
為完成中國援利埃博拉診療中心修建任務,工兵分隊在泥濘不堪的道路上連續(xù)開進26小時近500公里,準時到達施工地點。援建物資到達后,運輸分隊迅速出動,將400多噸物資及時送往工地。頂著40攝氏度的高溫,中國工兵連續(xù)施工28天,平均每天作業(yè)16個小時以上,比預計工期提前30多天,圓滿完成了診療中心修建任務。
2014年11月25日,診療中心投入運行。“中國援建的埃博拉診療中心是自1976年埃博拉病最初發(fā)現以來,最好的、最舒適的、服務質量最高的埃博拉治療機構。”利比里亞《焦點報》這樣評價。
在利比里亞打響的抗擊埃博拉戰(zhàn)役再次表明:中國藍盔不僅是維護和平的戰(zhàn)士、救死扶傷的醫(yī)生,更是傳遞友誼的使者、播撒大愛的天使。
3月23日,大約2時30分,霍長興和其他官兵登上飛機,找到座位后,他取出隨身攜帶的本子,寫下了這段話——
“10多年前第一次來利比里亞參加維和,那時我從當地人眼中看到的多是恐懼或暴躁,路上能見到的人也不多??蛇@次來維和,明顯感到當地人不再抱著打仗或躲避戰(zhàn)亂的心態(tài),而是在考慮謀生和發(fā)展,路上做生意的人也多了起來。我想,這應該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獲。和平,是中國軍人最自豪的勛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