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神九”航天員劉旺在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內(nèi),講述自己透過神舟九號的舷窗看到地球時的感受。曹江濤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題:太空是家,祖國是夢——新華社記者對話航天員劉旺、王亞平
李國利、陳曦、朱霄雄
?。保痹拢保溉眨保硶r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nèi)蒙古中部預定區(qū)域成功著陸,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遨游太空33天后重返地球家園。
返回過程是什么樣的體驗?他們在太空表現(xiàn)如何?進入太空是什么樣的感覺?……帶著一系列問題,新華社記者采訪了曾執(zhí)行過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劉旺、王亞平。
飛船返回過程驚心動魄
記者:還記得當年您從太空返回的過程嗎?
劉旺:給我印象最深的場景就是逐漸進入大氣層,返回艙和大氣層摩擦產(chǎn)生巨大的火焰,使整個舷窗看上去都是紅的,我就想到小時候看的動畫片《大鬧天宮》,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面的那種感覺。當時,我還和劉洋說我們是在煉丹爐里。
還有就是開傘時會讓返回艙擺動旋轉(zhuǎn),我們坐在里面就是翻江倒海的感覺,但這個時刻對我們來講也是非常高興的時刻,因為意味著降落傘打開了。
王亞平:返回過程非常驚心動魄。一個是飛船進入大氣層時,身體一直在承受著過載。當時,我的左手邊就是舷窗,我看到舷窗外面被火燒得通紅通紅的,還能聽到火燒得“呼呼”的聲音。
另一個是開傘的瞬間,在返回艙里我們根本不知道下一秒會把你甩到哪個方向,那是一種沒著沒落的感覺。還有就是飛船著陸沖擊力非常大,返回過程中,我們要不停地收緊束縛帶,把大身體固定好,否則著陸時的沖擊力很大,有可能受傷。

4月22日,中國航天員劉旺在北京首師大附中參加“中國航天日”活動時與學生交流。新華社記者 吳凱翔 攝(資料圖片)
記者:這次神舟十一號任務中,和兩位航天員通話沒有?
劉旺:我們的第一次通話,是他們剛?cè)胲壍牡诙?。我說,海鵬,感覺如何?他說依舊。因為是第三次上天,對海鵬來講是一個很自主的事情。問陳冬,他說感覺太空很美好,看地球特別美,因為他是第一次上天,和我當年一樣,第一次在300多公里外的空間看地球,非常美,值得銘記終生。
王亞平:我記得我跟他們說的第一句是:神舟11號,我是神舟10號。這相當于我們之間一種特殊的打招呼的方式。我在太空時,特別特別希望能和戰(zhàn)友們通話。因為除了家人,我和戰(zhàn)友們是在一起工作訓練時間最長的。在這次他們執(zhí)行飛行任務時,我們在地面也是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機會和他們說上幾句。
組合體飛行的第1天和第13天,我都跟他們通了話,但是每次時間都很短。我記得有一次跟陳冬說,你在太空上一定要多喝點水。因為幾次在值班的時候都沒看到他喝水。
記者:景海鵬、陳冬的表現(xiàn)如何?
劉旺:非常好。在這一個月的工作時間里,他們身體的各項數(shù)據(jù)和地面基本上變化不大。從這點來說,可以看出他們在空中的狀態(tài)非常好,對中長期太空飛行來說,航天員乘組的身體情況決定了他們工作的狀況和任務的完成情況。對載人航天工程來說,航天員乘組的健康也就意味著任務的順利進行。
王亞平:他們真的表現(xiàn)非常非常的好,無論從身體狀態(tài)、工作狀態(tài)還是心理狀態(tài),表現(xiàn)得都非常出色,而且他們倆配合得也非常默契,我由衷為他們感到驕傲和自豪。
陳冬是第一次飛行,雖然沒有飛行經(jīng)驗,但是從他所有的表現(xiàn),不僅是飛行實驗,還有很多應對,我覺得他都不像是第一次飛天的航天員。
指令長景海鵬已經(jīng)是第三次飛天了,而且今年10月24號他在太空度過他的50歲生日。他是一個特別沉穩(wěn)內(nèi)斂,對任何事情都非常認真的人,有他在,我們都感覺非常踏實,可以說他是這個乘組里的定海神針。這次任務他是真正發(fā)揮了指令長的作用。組合體第一天我跟他天地通話的時候,他說考慮到陳冬是第一次進入太空,所以在發(fā)射過程中,從語言方面也給予了陳冬很多的支持。比如說,用比較幽默的話語來緩解陳冬緊張的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