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來自亞洲、非洲及歐美國家的30多名國際法學者齊聚荷蘭海牙,就南海仲裁案及其對國際法治的影響舉行學術研討會。在這場研討會上,美國國務院前法律顧問亞伯拉罕·索費爾、英國外交部前法律顧問克里斯·沃默斯利、中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教授高圣惕、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首席專家易顯河、聯(lián)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前主席拉奧·佩馬拉朱分別從強推仲裁的法律缺陷、海洋地物自然屬性判斷的本質是主權問題、南海仲裁案的險惡用意、仲裁員違背國際法治中“法律一貫性”等重要原則、仲裁庭濫用管轄權等角度闡述了他們對南海仲裁案的反對與批駁。
7月5日,華盛頓舉行中美智庫南海問題對話會。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在開幕式上用“一張廢紙”為仲裁結果的法律效力定了性。同時,他結合中美關系,談到“中國堅持通過雙邊談判協(xié)商和平解決南海問題的政策沒有變化,這是中國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堅守,也是管控和化解南海問題的必由之路”。
7月18日,南海問題與區(qū)域合作發(fā)展高端智庫學術研討會在新加坡舉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趙啟正在會上用一句話對臨時仲裁庭下了個結論:“拿了大錢,辦了臟事,吃相難看,非法無效。”他還尖銳指出,臨時仲裁庭之所以做出罔顧事實的荒謬裁決,不僅與政治有關,也與背后的經(jīng)濟利益有關。另外,他還就中國的南海政策、中國東盟關系、區(qū)域合作發(fā)展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海上有強音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fā)言人郭衛(wèi)民在白皮書發(fā)布會上強調,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作出所謂裁決是披著法律外衣、精心包裝的政治鬧劇,這場鬧劇在南海這片中國人的“祖宗海”掀不起風浪。
但是,既然有人刻意想卷起惡浪,中國就不僅要說理由,說證據(jù),更要顯決心,表態(tài)度。
中國國防部新聞發(fā)言人楊宇軍12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給出了明確表態(tài):不論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結果如何,中國軍隊將堅定不移捍衛(wèi)國家主權、安全和海洋權益,堅決維護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應對各種威脅挑戰(zh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