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就是審良心。”他說,“這樣才能挺直腰桿做工作。”
一次,在某部新營區(qū)工程的項目審計中,施工經(jīng)理敲開陳玉晉房門,拿出一個厚厚的信封表明來意:“咱總不能不食人間煙火吧?”
“你無非是想用一粒芝麻換一個西瓜。” 陳玉晉 “咣”地一聲把門關上,“請回吧,我不吃這一套!”
上世紀90年代,在某單位的項目審計中,施工方找分管工程的部隊領導打招呼,請他多多關照。結果陳玉晉去該單位審計,最后把131萬元的結算審減了70萬元。有人說陳玉晉這下得罪了領導,他卻滿不在乎:“怕得罪人就別干這行!”
2000年12月,史軍陪同陳玉晉審計洛陽某干休所改造項目。他記得,剛到時有八九個退休老干部天天帶著馬扎坐在審計現(xiàn)場,“對我們不放心”。看到陳玉晉跟施工單位爭得面紅耳赤,來的老干部越來越少,“最后索性沒人來了”。還有的老干部反倒關心起陳玉晉來:“別老熬夜,注意身體!”
“如果大家都像他這樣,這個行業(yè)就不需要再動歪腦筋了”
工作時間長了,陳玉晉逐漸掌握了一些施工方容易鉆空子的地方。
比如招標。內(nèi)行人都知道,招標時有些施工單位為了中標,往往故意少算漏算低價中標,然后施工中再巧立名目,想辦法把吐出去的錢“補”回來。
這樣一來,施工單位的預算員就會找各種不必要的理由變更簽證,以增加工程款總額。在建筑行業(yè)有一句話,“掙錢不掙錢,全靠預算員”。
陳玉晉自然明白施工方的“小九九”。他在審計中對每一張變更簽證單都進行仔細核查,絕不放過一個違規(guī)之處。
在施工過程中,有的企業(yè)還存在著偷工減料的情況。針對這個問題,陳玉晉總是一頭扎進施工現(xiàn)場,用眼睛看,用卷尺量,有時甚至還要砸開墻體、鉆透路面去一一核實。
今年10月,在審計某部經(jīng)濟適用房的穿線管項目時,工程圖紙上要求使用造價較高的KDJ鋼管,而施工單位卻使用了成本較低的鍍鋅薄壁鋼管。用在墻壁里的材料,誰會注意?沒想到陳玉晉堅持讓人鑿開一段墻體,一眼就認出了鍍鋅薄壁鋼管,在事實面前,施工方的負責人啞口無言。
有時遇上建筑方不配合、施工方耍無賴的情況,陳玉晉就一個人到現(xiàn)場,用石頭壓住卷尺一端獨自測量。午飯時沒人喊吃飯,他就買包方便面湊合一下。“你歡迎我也得審,你不歡迎我照樣審。我要把這個地方審成鐵的事實!”他抬高聲調(diào)說。
28年來,陳玉晉也積累了很多對付不法施工方的辦法:整理出施工方存在的問題,先向其總公司致函反映,再向建設和工商部門投訴,問題往往迎刃而解。
沒事的時候,陳玉晉喜歡去轉建材市場,打聽各種建材的單價。“這樣可以防止施工方虛報價格。”他說。
史軍和陳玉晉認識近20年,他經(jīng)常陪同這個老朋友一起審計項目。在他的印象里,陳玉晉出差時行李箱里至少有一半都是書。工作之余,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當?shù)氐臅?,每次去都要買回幾本最新的專業(yè)書。時間長了,陳玉晉家的小書房堆滿了各種書籍,無處下腳,最后變成書庫。
正是有了這些積淀,陳玉晉才能在與施工單位的審計談判中表現(xiàn)得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