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huán)球網軍事報道】據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1月22日報道,船艦的服役壽命各自不同,但是美國的潛艇一般服役時間在20到30年。而臺灣正在計劃讓其潛艇服役80年。
1月21日,臺灣方面宣布已經服役72年的SS-791“海獅”號潛艇進行翻修,準備服役至2026年。這筆耗資1900萬美元的翻修將修繕船體及導航零件。
80年對潛艇來說算是“高壽”了,而“海獅”號已經是全球服役時間最長的潛艇。它就像是通過蟲洞穿越到了未來。
“海獅”號在進入臺灣前,是美海軍鯇魚級柴電潛艦的13號艦“帶魚”號(USS Cutlass SS-478)。1944年二戰(zhàn)期間,這艘1570噸的潛艇于11月5日下水。不過,它戰(zhàn)時服役的時間十分短暫,日本投降后它才抵達千島群島的巡邏任務目標區(qū)。
當美國1974年將該潛艇出售給臺灣時封住了魚雷發(fā)射管。顯然其內部結構的變化很少,但這艘潛艇仍在服役。
幾年前,舊金山國家海洋公園協(xié)會的研究人員參觀了“海獅”號。他們在報告中寫道:“它的變化之少令人吃驚,同樣令人吃驚的是其仍保持著高水平的工作狀態(tài)。”
當時,這艘311英尺長的潛艇仍然在使用二戰(zhàn)期間的Mk7回轉羅盤——這也是當時少數仍在使用的幾個回轉羅盤之一。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說,我們一次次看到那些老舊的設備仍在良好運轉,我們此前根本無法設想它們能維持工作狀態(tài)。
目前還不清楚“海獅”和差不多同樣高壽的“海豹”號潛艇能否戰(zhàn)斗。如果“海獅”號的大修成功,那么“海豹”號的服役期限也會延長。“海豹”號于1944年11月7日下水,即美軍的“單鰭鱈”號。
臺灣把這些潛艇用于訓練,不過這些年來有零星報道稱其魚雷管已經啟封,而且可以部署水雷。
《簡氏防務周刊》2002年報道稱前后魚雷發(fā)射管都可正常工作,而且都攜有測試用魚雷。
臺灣英文新聞網站稱,海軍指揮部近來采取空前行動,向媒體告知“海獅”號正在近海執(zhí)行任務,因而打消人們對有關這艘二戰(zhàn)潛艇是否仍在作業(yè)的疑慮。
但即使這兩艘潛艇無法戰(zhàn)斗,他們仍可用作偵察。他們當然無法和解放軍海軍相比,解放軍可以派遣幾十艘潛艇、反潛驅逐艦和飛機進入臺灣海域。
對于臺灣來說,打造自己的潛艇雖然不是完全不可行,但花費極高。這需要難得的外國援助,而且海外國家大多不愿意因向臺灣銷售先進潛艇或技術破壞對華關系。
臺灣自己也在研制如何建造潛艇,但進度很慢。因此臺灣目前至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繼續(xù)保留這些老舊的潛艇更長一段時間。
來源: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7-01/100396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