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袁國祥拍攝的《駝鈴叮當越昆侖》。
夕陽余暉霞滿天——
讓紅色記憶綻放時代光芒
1993年,袁國祥離休,但他更忙碌了。
南疆軍區(qū)要修建軍史館,袁國祥欣然投身其中,不僅把自己拍攝和收集到的歷史圖片毫無保留地捐獻出來,還不顧年事已高,不辭辛勞地赴各地參加走訪征集工作。拜訪老干部,看望英模人物,收集革命文物,翻閱文獻資料,他幾年間行程數(shù)萬公里,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先后走訪老紅軍、老八路、老英模300多人,梳理南疆軍區(qū)前身紅六軍團、三五九旅和第二軍的歷史脈絡(luò)。
“一定不能讓后人忘記這段紅色往事。”離休后,袁國祥筆耕不輟,編著了《往事回眸》《雪山凱歌》《喀喇昆侖風(fēng)云錄》等史料叢書,為軍區(qū)部隊和各族群眾進行紅色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他的心愿就是把那段艱苦歲月記錄下來,把那些將青春甚至生命獻給祖國邊防的官兵事跡記錄下來,把他們不怕犧牲、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傳承下去。
袁國祥記得,有個叫李志杰的小戰(zhàn)士,參加邊境作戰(zhàn)前請求袁國祥為他拍張照片,回去寄給父母。他還悄悄地問袁國祥:“我是個新戰(zhàn)士,能不能申請入黨?”袁國祥給了他肯定的回答。后來,李志杰在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被追記二等功,追認為共產(chǎn)黨員,那張黑白照片也成為他生前最后的影像。
“天山再高,高不過我們解放軍的腳底板。戈壁灘再大,大不過我們解放軍的步伐……”在編撰軍史的同時,袁國祥還經(jīng)常受邀為部隊和黨政機關(guān)、學(xué)校作報告,為大家講述南疆部隊的光榮歷史。他的回眸新疆和平解放發(fā)展歷程的攝影展也一直在南疆各地巡回展出,許多群眾特別是年輕人從這一幅幅真實的照片中認識到中國共產(chǎn)黨和人民軍隊的初心使命。
“新疆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能用鏡頭為這片土地留下一些珍貴的記憶,我心足矣。”離休后,袁國祥獲得了新疆軍區(qū)“十佳離退休干部”、全國關(guān)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等榮譽。這位頭發(fā)花白、年近九旬的老人,始終在為傳承紅色基因默默耕耘著。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還多次赴南疆和阿里采風(fēng),看到許多城鎮(zhèn)變得越來越亮麗,欣喜之余,他再次端起手中的相機——
“我爭取活到老拍到老,為記錄新疆和西藏的發(fā)展多作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