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① 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珍藏的一幅慶祝紅軍長征會師聯(lián)歡會的油畫作品。

圖② 《中央致一二四方面軍賀電》前的朱德等紅軍領導人塑像。

圖③ 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 本報記者 李琛奇攝
“這座紀念塔高33.33米,共11層,三塔環(huán)抱像三個歷史巨人緊緊擁抱在一起,骨肉相連,團結一致,頂天立地,所向無敵……”和煦的冬日陽光灑在紅軍會寧會師園,祥和溫暖。隨著紅軍會寧會師舊址講解員王娟麗的介紹,我們仿佛又回到1936年,10多萬紅軍將士從瑞金等革命根據(jù)地一路走來,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層層封鎖,終于在會寧實現(xiàn)了大會師。
“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18個遒勁有力的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幾十米遠的會師樓在白雪的掩映下,顯得更加雄偉。80多年前,紅軍領導人在會師門(舊稱西津門)城樓上留下的戰(zhàn)斗身影猶如昨日。
1936年10月2日凌晨,紅一方面軍十五軍團騎兵團在團長韋杰、政委夏云飛帶領下,打進西津門,攻克會寧城,打響了紅軍三大主力會寧大會師的第一槍。
1936年10月,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以會寧縣城為中心的地域,包括會寧縣的青江驛、老君坡,靜寧縣的界石鋪、興隆鎮(zhèn)、將臺堡(現(xiàn)屬寧夏西吉),靖遠縣的打拉池等地區(qū)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勝利結束。
“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會師,是長征勝利的標志,是民族抗戰(zhàn)的前進陣地,是革命力量大團結的典范,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轉折點。”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館長李俊豐說。
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伏曉春告訴記者,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路線在黨中央的統(tǒng)治。而會寧三軍大會師徹底糾正了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嚴重錯誤,扭轉了黨和紅軍的前途命運,實現(xiàn)了黨對軍隊的統(tǒng)一領導,這為紅軍聯(lián)合國民黨東北軍、西北軍“逼蔣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奠定了基礎。
80多年來,由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在甘肅這片紅色的熱土上不斷發(fā)揚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