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號外”,他回到新中國
1950年,正在英國從事物理研究的程開甲整理好書籍和行裝,準備回國。
促使他下定決心的,是前一年街頭報童的吆喝:“號外!號外!英國軍艦紫石英號在長江被中國人的炮火打傷了。”原來,這艘停泊在長江的英國軍艦不顧警告,公然挑釁,不但遭到了解放軍的炮擊,還被扣留了下來,這在英國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手拿報紙,程開甲的眼中燃起了火花。
他1946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獲得博士學位,隨后留在英國皇家化工研究所任研究員。在英國,除去吃飯、睡覺,程開甲每天都泡在課堂、實驗室和圖書館里。同學們嘲笑他是書呆子,給他起了個綽號“程book”。
仿佛一道帶著希望的柔光,驅散了他在異國所經受的屈辱陰霾。程開甲隱隱地感覺到,剛剛成立的新政府是不一樣的,它能使人民擺脫飽受屈辱的歷史。
于是,迎著剛剛升起的五星紅旗,這個年輕的中國學者回到了祖國。
程開甲回國后不久,我國制造原子彈的序幕拉開。1960年,由錢三強點將,程開甲來到核武器研究所任副所長,是中國最早投身于原子彈領域的專家之一。在核武器研究所,他主管理論設計,負責計算炸藥引爆原子彈的沖擊聚焦條件。
隨著各項理論設計先后獲得重大突破,原子彈爆炸試驗開始被提上了日程。在這個背景下,程開甲在1962年夏天又“轉崗”了,專門負責爆炸試驗的技術準備。此后的好幾個月,沒有同事,沒有團隊,他開始了“一個人的作戰(zhàn)”。
程開甲對原子彈爆炸試驗一無所知,他要從頭開始,對所有問題展開調研和思考。蘇聯專家為原子彈試驗提了兩個意見:空爆和無線測控。但根據我國當時的實際情況,他認為,第一次就采取空爆方式,很難在測試與起爆同步、落點瞄準以及投彈飛機安全等關鍵問題上做到“萬無一失”。從技術角度,程開甲提出用塔爆取代空爆;從保密角度,他又提出將無線控制改為有線控制。
1962年9月14日,朱光亞起草了一份關于原子彈研究、設計、制造和試驗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其中關于核爆炸試驗部分的建議就來自程開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