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摘自:《紅與黑》
作者:看歷史
出版社:看歷史雜志社
版次:2010年6月第一版 本書簡介:1786年,也即乾隆五十一年,因為鎮(zhèn)壓臺灣林文爽起義,地方官員從捕獲者的供狀中第一次聽說了一個叫做“天地會”的地下組織。此時,距離雍正朝正式實行的“攤丁入畝”政策已經(jīng)過去了半個多世紀(jì)……
50多年前,原國民黨93師從中國大西南敗退到泰緬寮邊區(qū),伺機(jī)“反攻大陸”。隨著形勢轉(zhuǎn)變,先后兩次撤往臺灣后,余下數(shù)千人,輾轉(zhuǎn)流落在叢莽里。他們前無出路,后無援助,靠為泰國政府征戰(zhàn),換取在泰北荒山的生存權(quán),最終在美斯樂扎下了根。
14歲的常麗芳,匆匆到鄉(xiāng)公所見了父親一面,關(guān)在鄉(xiāng)公所的父親叮囑她快跑,去找常家世交、原國民黨騰沖縣縣長,抗日時期曾任滇康緬游擊第二路縱隊司令的劉紹湯。常父說,劉紹湯一定會收她入伍,要她無論如何要自保,保住常家的血脈。
那是1950年5月12日。
第二天,她的父親、三叔、小叔、二哥,在全城的斗地主大會上被就地正法。常家是騰沖大戶,每年光收租子就能收四萬多斗米,“是該被斗爭清算的人民公敵”。和常家男丁一同被處決的共有20多人,也都是當(dāng)?shù)卮髴簟?/p>
那時,新中國剛剛成立7個月,云南騰沖解放才5個月,新的騰沖縣委在征收公糧時受到種種阻撓,還發(fā)生了暴亂。從1950年5月起,騰沖縣委縣政府的中心任務(wù)就是剿匪和減租退押。
除騰沖外,中國西南的其他地方也不太平,國民黨李彌部、李國輝部正在暗中集結(jié),跨過中緬邊界逃亡緬甸組建“復(fù)興部隊”。雖是各路人馬混雜,因為有抗日遠(yuǎn)征軍26軍93師底子,他們一直以93師自居。
常麗芳就是在這時找到了劉紹湯。不久,劉紹湯帶著她,和原云南綏靖公署科長馬俊回、滇東機(jī)場守備司令蘇令德等人一并逃往緬甸,投奔李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