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康德8年(1941年)1月27日(農歷正月初一),有十幾名日本軍人從縣城來到鞠家窯。2月上旬,幾個日本兵同幾個日本僧人來到東山包,在山包前擺上供品,身著白衣、頭戴黑帽的日本僧人跪在供品前嘟嘟嚷囔地念了一陣經,然后挖了一點土,即象征破土動工。
春暖化凍時,開始修建地下室。在山包上先挖出大坑,周圍釘上木板,板皮里面砌上磚墻,南面留有門窗,上面覆蓋厚土,從東、北、西三面望去,只見山包,不見屋室。四棟地下室東西長約百米,南北寬約70米,室內設有倉庫、辦公室、食堂、浴池等。為了保密,在地下室未建完之前,就不許中國人靠近了,因此內部具體情況無從得知。地下室修完后,經常從里面發(fā)出叮叮當當?shù)捻懧?,日本人說是“工廠”開工了。
簡易飛機場修建在山包南面一片空曠的草原上,跑道呈南——北走向,約7華里長,上面鋪有爐灰。即使是雨天,飛機也可照常起落。跑道四角立有信號旗,旗半邊白色,半邊紅色,兩米多高。山包東北側建有牛馬棚、豬圈及駐兵帳篷。實驗場四周拉上鐵絲網,布設崗哨。在此常駐的日軍有三四十人。
實驗場的主要建筑材料由七三一部隊資料部供給,“勞工”由偽安達縣公署向附近村屯攤派,最多時達300多人。幫助日軍監(jiān)工的有一個潘姓工頭和孫姓、侯姓兩個翻譯。
實驗場修成后,周圍十幾華里被劃為“禁區(qū)”,“禁區(qū)”邊上豎有10多米高的三角架瞭望崗哨,不許任何人在附近通行。鞠家窯在“禁區(qū)”之內,全屯40多戶居民大部分被強行遷出。
每當實驗場內進行實驗時,附近村民在遠處可以看到靶場內升起的信號旗和點起的縷縷炊煙,有時看到飛機起落、低空盤旋扔炸彈,偶而看到身著五顏六色衣服的日本兵在營區(qū)內走動。這時,日本兵騎著馬把在附近田里干活和放牧的人趕回村去,鞠家窯村東口也被封鎖起來,不準中國人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