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環(huán)球網綜合報道】在16日舉行的環(huán)球時報2018年會上,華語智庫理事長、軍事戰(zhàn)略問題專家、少將彭光謙表示,“印度人跟上海人講,20年以后上海能不能趕上孟買?他們對自己太過自信了,自信表現在洞朗事件就想動刀動槍。”彭光謙說。
在提問“龍象之爭,從概念走向現實?”的討論中,彭光謙表示,”中國沒有任何動機與動力與印度較勁,我們要做的事很多,民族復興的事多重要,我們沒有想與印度進行戰(zhàn)略競爭。“
彭光謙分析洞朗事件發(fā)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并將之總結為四個原因。第一:印度南亞雄心超出實力,想主導南亞實力。印度總理有一句話,印度要么是默默無聞,要么有聲有色,問題出在有聲有色,總想搞點動靜。第二:西方誘惑。西方國家跑到東邊刺激,印度有非分之想,本來不想的,美國人過來就想了。第三:中印邊界之爭客觀存在。邊界問題可以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中國已經讓的差不多了,但他們還是不滿足,這沒邊了。第四:1962年的戰(zhàn)爭記憶太深刻,老想扳回來。印度有一句話,要打到北京去,打到拉薩去。非常過分,他們的潛意識有這個問題,認為自己力量不小,有點自負。
彭光謙在發(fā)言中表示,競爭是世界的普遍問題,沒有什么壞處。問題是什么性質的競爭?是惡性競爭還是良性競爭?良性競爭是好的,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印度與中國之間沒有什么好爭的,各人把自己家里事辦好就行。沒有印度和中國同時的發(fā)展,亞洲不可能崛起。我們希望龍象共舞,愿望與現實之間有差距。 中印是世界級的大國,希望碰撞火花。惡性競爭對雙方都不利,我們要主張促進良性共同發(fā)展,共同進步的競爭,不要走向刀兵相見。 洞朗事件不是好的競爭,最后爭起來,原因不在中國。中國有很大的誠意搞好中印關系,沒有理由搞不好。
(原標題:少將:中國想搞好中印關系 但印度有點自負)
來源: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7-12/114544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