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前途未卜
面臨多重維修難題
舊戰(zhàn)機維護保養(yǎng)困難,即便修好了也要面臨作戰(zhàn)性能下降等一系列問題。在這種背景下,更換新戰(zhàn)機是可供選擇的方案之一。
在美軍戰(zhàn)機家族中,F-35屬于“新生代”,目前是家族中任務能力率較高的機型。但現實情況是,雖然美軍批量列裝F-35,局面卻并未好轉。F-35高開低走,面臨三重維修難題。
一是發(fā)動機質量差。F-35發(fā)動機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因沒有采用可靠的耐高溫材料噴涂,發(fā)動機葉片在高溫環(huán)境下頻繁損壞。維修一臺F-35發(fā)動機耗時很長。今年2月,美國廷克空軍基地沒有按時完成發(fā)動機維修任務,導致F-35出勤率大打折扣,有大量任務無法順利執(zhí)行。
據外電報道,截至目前,美軍已有46架F-35“趴窩”,預計到2022年,至少5%的F-35可能將會無“心”可用。
二是零部件供應難。不久前,美國官方宣稱,F-35戰(zhàn)機的一些零部件供應商遇到難題,可能無法按時交貨。過去,這些零部件供應商會選擇在土耳其安家落戶,F-35上千個零部件都在土耳其本土生產。隨著美國將土耳其“踢出”F-35項目,戰(zhàn)機零部件供應鏈斷裂。其中,15個關鍵零部件生產效率大不如從前,部分零部件甚至無法生產,只能暫時使用質量較差的替代品。
三是經費投入數額大。從2012年起,F-35預估的全壽命期成本持續(xù)攀升。盡管美軍宣稱正在降低維護成本,但雷聲大雨點小。目前,一架F-35的全壽命期成本高達6億多美元。其中,運營和維護費用占到總成本的70%。在維持當前運營成本的前提下,F-35的實際維護與計劃維護費用之間差額已經達到60億美元,美國面臨巨大財政壓力。
作為一款新型戰(zhàn)機,F-35卻呈現任務能力率下滑的趨勢,或許將重演“大黃蜂”家族面臨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