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歐洲乃至全球的法國巴黎教師被斬首案發(fā)生后不足半月,法國南部城市尼斯和阿維翁市同一天分別發(fā)生持刀襲擊和襲警事件;僅僅4天之后,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市中心又傳出槍聲。在歐洲再度淪為新冠肺炎疫情“震中”的同時,恐怖襲擊陰霾也再一次籠罩歐洲大陸。
根據(jù)當?shù)鼐疆數(shù)貢r間11月3日上午更新的消息,11月2日晚,維也納市中心共有6處地點發(fā)生了襲擊事件,已造成包括兩男兩女4名路人和一名嫌犯死亡,17名傷者中多人生命垂危,包括一名警員。事件發(fā)生當晚,“圣戰(zhàn)分子”發(fā)布聲明表示對此次恐襲事件負責,聲稱策劃此次行動是為了報復奧地利參與美國牽頭的國際聯(lián)軍打擊“伊斯蘭國”的行動。這也證實了本次襲擊事件的宗教極端主義背景。
令人關注的是,據(jù)中國駐奧地利使館消息,有一名奧籍華人在維也納恐襲事件中遇難,一名中國公民受輕傷。自2015年年初法國《查理周刊》編輯部遇襲以來,歐洲已發(fā)生過數(shù)十起恐襲事件,華人受牽連的情況并不多見。中國駐奧地利使館參贊余鋒3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此次襲擊事件中受輕傷的中國公民目前正在醫(yī)院接受治療,情況比較穩(wěn)定,使館將提供一切必要的幫助。
恐襲行動對普通民眾實施無差別攻擊,引發(fā)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2日晚率先對維也納恐襲事件表態(tài),他在推特上用法語和德語寫道,法國人民與奧地利人民一樣,對此次襲擊事件表示震驚和悲慟。這是繼法國之后歐洲國家再次遭遇襲擊,歐洲絕不會向敵人屈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洲與奧地利完全團結一致,我們比仇恨和恐怖更加強大。”德國外交部部長、英國首相約翰遜、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等,也相繼通過社交平臺表達“與奧地利民眾同在”態(tài)度和立場。就連此前因馬克龍對伊斯蘭教和穆斯林“言語不當”而對其進行了猛烈抨擊的土耳其,也通過外交部發(fā)布聲明:“作為一個幾十年來一直與各種恐怖主義斗爭的國家,土耳其與奧地利人民站在一起。”意大利外長迪馬約特別強調:“歐洲必須作出反應。”
奧地利警方已在第一時間接管維也納安保,在城市中設置路障和檢查站加緊搜捕漏網(wǎng)嫌犯,同時加強邊境管控。
作為預防措施,英國內政部11月3日宣布,將英國恐怖威脅等級從第三等級的“高”上調至第二等級的“嚴重”,這意味著英國當前發(fā)生恐怖襲擊的可能性極高。
歐洲一直是恐怖主義襲擊事件發(fā)生最頻繁的地區(qū)。英國在2019年11月才將恐怖威脅等級下調至第三等級,而這是英國5年來首次下調威脅等級。至于奧地利,上一次造成多人死亡的恐襲事件,是1985年發(fā)生在維也納機場的巴勒斯坦極端團體襲擊事件。歐洲刑警組織2019年發(fā)布的恐怖主義研究報告顯示,近年發(fā)生的絕大多數(shù)人員傷亡事件是由宗教極端分子造成的。
正在歐洲“二次暴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為恐襲案的調查推進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法新社3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透露,10月29日,尼斯教堂恐襲案襲擊者檢出新冠病毒陽性,這可能會進一步延宕審問等調查工作。
恐襲和疫情同時為歐洲帶來痛苦和壓力,分析普遍認為,抗擊疫情仍是歐洲各國目前的優(yōu)先事項,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恐怖主義趁虛而入的“縫隙”只會越來越大。
路透社報道稱,疫情“二次暴發(fā)”和恐襲事件頻頻襲來,歐洲各國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正在接受又一次考驗。
(來源:中國青年報 馬子倩)


 
          



